涂路波吒数十州,传言送语当风流。
不知脚下泥生刺,蹋著锥人脚指头。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涂路波吒数十州,
传言送语当风流。
不知脚下泥生刺,
蹋著锥人脚指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行者穿越泥泞道路的场景。他行走在数十个州府之间,传言和谣言在风中流传。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脚下是泥泞的,泥土扎刺着他的脚趾。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旅行者的艰辛和困境。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泥泞的道路给行人带来困扰和痛苦。这种痛苦并非来自外部的困境,而是生活的琐碎和不尽如人意的细节所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煎熬。
诗中的“传言送语当风流”揭示了旅行者所面临的是社会上的传闻和谣言,这些传闻和谣言如同风一般吹散,使得他的旅程变得更加辛苦和孤独。而“不知脚下泥生刺,蹋著锥人脚指头”则表达了旅行者对自身处境的无知和无奈。
这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传递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琐碎和艰辛。它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通过描写细节来展示生活的残酷和不完美。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到寺多同步,游山未失期。云低春雨后,风细暮钟时。忽别垂杨岸,遥遥望所之。
阴阳内感相交结。有铅汞、分八卦罗列。金鼎炼黄芽,正一阳时节。子后午前方进火,向玉炉、烹成白雪。通彻。这玄关、深奥难轻泄。因师指诀幽微,把金丹大药,将来分说。捉住虎龙精,自然日月。造化天机人怎晓,换俗骨、永无魔折。超越。望仙都稽首,朝元金阙。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药产西南坤地,金丹只此根宗。学人著意细推穷。妙绝无过真种。了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执文泥象岂能通。恰似哑人谈梦。
分明七宝更休论。七座门开各有门。一四一三各彼吞。返阳魂。便是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