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无展事,语不投机。
随言者丧,滞句者学。
逢人不得错举。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宋代释宗杲所创作的一部诗集。这部诗集以古代文化为题材,通过深入思考和表达,传达了一种言辞简练、意境深远的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言辞和语言的思考。作者认为言辞应该展示事物的真实本质,而不是虚假的装饰。他强调了言辞与真实相符的重要性,拒绝虚伪和投机取巧。言辞应该真实而直接,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这首诗词中,作者还表达了他对诗句表达的看法。他认为滞涩晦涩的诗句只是学究式的追求,而非真正的诗意所在。他主张诗句应该流畅自然,不应该被学究的规则所束缚。他将那些追求太过复杂的句子视为学者们的学问,而非真正的诗人之作。
作者还强调了遇到他人时,不能随意地批评或评价。他认为我们应该慎重选择言辞,以免因误解而伤害他人。这种谨慎和正确的言辞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流。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通过对言辞和语言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真实、自然和慎重表达的追求。这部诗集以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呈现了深邃的诗意。它提醒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坚持真实,不应该迎合他人的期望或牺牲自己的原则。同时,它也教导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应该慎重选择言辞,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这些诗意和思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到寺多同步,游山未失期。云低春雨后,风细暮钟时。忽别垂杨岸,遥遥望所之。
阴阳内感相交结。有铅汞、分八卦罗列。金鼎炼黄芽,正一阳时节。子后午前方进火,向玉炉、烹成白雪。通彻。这玄关、深奥难轻泄。因师指诀幽微,把金丹大药,将来分说。捉住虎龙精,自然日月。造化天机人怎晓,换俗骨、永无魔折。超越。望仙都稽首,朝元金阙。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药产西南坤地,金丹只此根宗。学人著意细推穷。妙绝无过真种。了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执文泥象岂能通。恰似哑人谈梦。
分明七宝更休论。七座门开各有门。一四一三各彼吞。返阳魂。便是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