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疑不彻不失,片片春风狼籍。
至今江北江南,游子徒劳外觅。
休外觅,明如杲日黑如漆。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峯,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峯。会圆悟归昭觉,留三年。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南迁,乃西还。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謚慈辩。爲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四○《别峯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颂古十八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宝印。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疑不彻不失,
片片春风狼籍。
至今江北江南,
游子徒劳外觅。
休外觅,
明如杲日黑如漆。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和思考。诗中展现了一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表达方式,通过几个形象的意象,传递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首句“不疑不彻不失”,表达了作者对真理和理解的追求,以及对迷茫和困惑的不安。接着,“片片春风狼籍”描绘了春风拂过时带来的混乱和无序的景象,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至今江北江南,游子徒劳外觅”,表达了游子远离家乡,四处寻找的辛劳和无果。这里的江北江南可以理解为广阔的天地,而游子徒劳外觅则代表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但却得不到满足和答案。
最后两句“休外觅,明如杲日黑如漆”,表达了作者对于外在追求的放弃,并强调内心的明亮和黑暗。明如杲日和黑如漆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人生的光明和黑暗并存,以及对内心的反省和寻求真理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迷茫的感叹。它呈现了一种深沉的哲思,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宝刀陇上日初沉,壁观峰前云正深。四十八声清夜发,教人失却少年心。
周郎颀然市中隐,精神卓荦秋天隼。忽来过我论五行,袖出诗卷如束笋。人生一息不自保,况我耄期真待尽。君今盛为谈未来,我亦听之俱可冁。虽然此心犹未泯,何至死去同蠢蠢。地下不作修文郎,天上亦为京兆尹。
人间历日又天颁,造化推移岂暂閒。春到却添诗思好,年高何惜鬓毛斑。非干已事慵开口,不受人情免厚颜。试问近来知我者,梅花之外只青山。
路转苍湾静者家,抱墙壁修竹舞檐斜。佛灯镜照无尽像,书馆池栽成行花。粗有田园真可乐,不维车服更何加,晚来清致因閒取,非故邀君一煮茶。
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江上图。一般奇绝。云淡天低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平生职事马蹄尘,三月莺花世路新。废邑尚余当日市,旌门已忘昔年陈。长江浪拍西山脚,乔木阴回太古春。惟有柳绵情不恶,解将柔远逐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