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得分明和得亲,通方岂欲自瞒人。
只要真底无丝隔,状若千灯一室明。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举得分明和得亲,
通方岂欲自瞒人。
只要真底无丝隔,
状若千灯一室明。
诗意:
这首诗词以颂扬古代智慧和真理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和明晰的追求。诗词通过描绘一种清晰和亲近的境界,展示了真实的本质和智慧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真实和明晰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智慧和真理的推崇。诗中的“举得分明和得亲”意味着只有清晰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与其产生亲近感。作者认为,人们不应该隐瞒真相,而是应该追求真实和透明。诗中的“通方”指的是心灵的通达,表明作者不愿欺骗自己和他人,追求内心的公正和坦诚。
诗的最后两句“只要真底无丝隔,状若千灯一室明”,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真实和明亮的境界描述得生动形象。真实如同没有丝隔的光明,犹如一室明亮的灯火,展现出智慧的光芒。这种明亮的状态代表了智者的境界,也是作者对智慧追求的理想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和明晰的向往。它呼吁人们追求真理、坚持真实,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内心中保持明亮的光芒,以实现智慧和心灵的升华。
从容此日见清规,玉佩琼琚杜拾遗。携李转闻风教好,苍生从此得伸眉。
靠葛藤樁,握龟毛拂。绝学无为,黑山鬼窟。直饶瞥转机轮,眼里闻香,耳中观色。我且问,瓶内底是何物。
遥望湖塘炬火迎,才归村舍雨如倾。畏途回首知安在,催唤儿童暖酒铛。
云卷山光到眼前,满川摇落早秋天。客来系马成何事,风雨寒窗一觉眠。
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
潇湘秋气高,群木秃如指。粲粲朱实繁,傲霜如有喜。愿言事封殖,勿使间棘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