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化身唯佛知,含生经劫转沉迷。
空花水月分三界,一念归元也太奇。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古九十八首》
作者:释印肃(宋代)
诗意:
《颂古九十八首》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词,通过对古代传说中的众多历史人物和故事的赞美,表达了佛教的观念和信仰。诗中提到了百亿化身唯佛知,含生经劫转沉迷的主题,强调了轮回转世的概念以及人们在尘世中的迷失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空花水月分三界,一念归元也太奇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解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佛教的思想和意象,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和故事的颂扬,展示了佛教对人生境遇和命运的理解。其中,百亿化身唯佛知,含生经劫转沉迷表达了人们在轮回中的循环和迷惑,强调了佛教对超越生死的思考。空花水月分三界,一念归元也太奇这句表达了佛法对于人生世界的虚幻和无常的看法,以及通过修行和觉悟可以达到的解脱境界。
整首诗词旨在通过赞美古代英雄和传说,揭示佛教的智慧和解脱之道。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超越轮回的思考。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宇宙规律的思索。通过赏析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哲学对于作者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体悟到佛教对于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
杨柳池塘春信早。帘卷东风,犹带余寒峭。暖透博山红雾绕。洞箫扶起歌声杳。初试花冠金凰小。鬓乱钗横,长怯旁人笑。银烛未残尊未倒。
达摩一字无法,惠子五车著书。透关九重见虎,离钩三寸示鱼。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略彴横溪人不度。听流澌、佩环无数。屋角垂枝,船头生影,算唯有、春知处。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谁传语。玉笛无声,诗人有句,花休道、轻分付。
驴鸣有何好,晋人多爱之。胡不大堤上,隔花听马嘶。胡不茅屋下,带月听荒鸡。我疑古之狂,矫世本尚奇。蜡屐柳下锻,结髦剑首吹。端是味无味,以待知者知。满腔浩然气,抑郁无所施。引颈一长鸣,万里风云悲。敢问驷与骢,立仗夫何为。
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百年不易满,寸寸弯强弓。老矣复何言,荣辱今两空。泥丸尚一路,?古语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所向余皆穷。似闻崆峒西,仇池迎此翁。胡为适南海,复驾垂天雄。下视九万里,浩浩皆积风。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渡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