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门真得祖家风,放出云门广长舌。
大智如愚,大巧若拙,用尽工夫参不彻。
莫於平地上增堆,休向虚空里钉橛。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颂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智慧的讴歌,展现了作者对智慧的理解和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智门真得祖家风,
放出云门广长舌。
大智如愚,大巧若拙,
用尽工夫参不彻。
莫於平地上增堆,
休向虚空里钉橛。
这首诗词通过对智慧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智慧的敬佩和赞美。诗中提到了“智门”,指的是智慧之门,它代表了智慧的源泉和传承。作者认为智慧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的力量广泛而深远,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
诗中进一步描述了智慧的特点。智慧被比喻为广阔的长舌,意味着它能够言传身教,广泛传播智慧的普世价值。然而,作者也指出,真正的智慧并不是显露于表面的,而是在表面之下隐藏着。大智者看似愚笨,大巧者看似拙朴,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揭示了智慧的深邃和博大。
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追求智慧的困难。尽管人们可以付出努力,但终究无法完全参透智慧的深意。这是因为智慧的境界是无穷无尽的,即使尽心尽力,也难以全然理解其中的奥妙。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个警示。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在平凡的事物上追求虚浮的表象,不要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用功上。钉橛在虚空中,只会增加自己的困扰,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对人们追求实际智慧的呼吁,要注重实践,不被虚浮的幻想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颂古二十一首》通过对智慧的歌颂和思考,传达了作者对智慧的崇敬和理解。它提醒人们追求真正的智慧,不被浮华和虚幻所迷惑,注重实践和实际的智慧价值。
帝里高人宅,苍苔绕径深。卷帘山入户,摘叶鸟移林。石沼养龟水,月台留客琴。生涯一樽酒,名利不关心。
沙塞秋应晚,金闺恨已空。那堪裂纨素,时许出房栊。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
使君不独东南美,典型长记先君子。戏嘲王叟短辕车,肯为徐郎书纸尾。三年弭节江湖上,千首放怀风月里。手开东阁坐虚明,目净东溪照清泚。素琴浊酒容一榻,落霞孤鹜供千里。大舫何时系门柳,小诗屡欲书窗纸。文昌新构满鹓鸾,都邑正喧收杞梓。相逢一醉岂有命,南来寂寞君归矣。
愚者日进,智士日退。象蹋恒河彻底过,大千世界百杂碎。愚人寻文弄章句,更觅中间及内外。
凌乱败荷,既似沙莞,又如淝水。颠倒旌旗都靡。馀花欹谢,又似乌江,骓兮不逝。虞兮奈尔。凋柳萧骚,又如轵道,故老何颜对。因缘断。时节转。自然如彼。自然如此。水边沙际。芦花摇曳。唤住行人,蓼花妩媚。引翻游子。又似江都酣夜延秋,建业望仙结绮。月下心飞,风前骨醉。共
万岁山中美木成,古今灵寿得嘉名。龙鳞未测他年化,蜗角先从每节生。禅拟问来须便打,醉思吟后不妨行。使君有惠怜衰{上艹下尔},欲报惭非藻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