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变云林,寒光混烟水。
遥山定何处,渺漭才可指。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宋复古度支晚川晴雪》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霁色变云林,
寒光混烟水。
遥山定何处,
渺漭才可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上的景色,当天气放晴之后,云雾散去,山林中的景色变得清晰可见。在寒冷的光芒和烟雾的映衬下,远处的山峦被描绘得曲曲折折,似乎无法准确定位。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
赏析:
《宋复古度支晚川晴雪》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描绘了晚上山林的景色,并通过表现天空的变化,传达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中运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生动有力。例如,"霁色"形容天空清澈明亮的景象,"寒光"形容寒冷的光芒,"混烟水"形容烟雾弥漫的水面。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
诗中的"遥山"和"渺漭"表达了诗人对远处山峦的思索和迷茫。这种远山的描绘给人以遥远和不可及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未知和困惑。整首诗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宋复古度支晚川晴雪》展示了文同独特的诗歌才华,通过简练而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性的交融。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白沙波底石苔青,水草摇摇自在生。红日半竿人世闹,倚阑亭上晓风轻。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潇洒江梅,似玉妆珠缀,密蕊疏枝。霜风应是,不许蝶近蜂欺。嫣然自笑,与山矾、共水仙期。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年时。何事向人如恨,带苍苔,半倚临水荒篱。孤山嫩寒放晓,尚忆前诗。黄昏顾影,说横斜、清浅今谁。他自是,移春手段,微云淡月应知。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鹤不旭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山在画堂西,钩帘静对时。林高日落早,巷僻客来迟。抱病独不饮,爱闲君所知。阶前碧梧叶,片片可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