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病后少曾开,今日人扶出郭来。
君奉潘舆贫亦乐,我贪汉橐老犹呆。
明师不患无高弟,大匠何尝有弃材。
若见蓬仙烦问讯,掉头一去几时回。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方善夫赴鹭洲山长二首》是刘克庄的作品,该诗是宋代文人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柴门病后少曾开,
今日人扶出郭来。
君奉潘舆贫亦乐,
我贪汉橐老犹呆。
明师不患无高弟,
大匠何尝有弃材。
若见蓬仙烦问讯,
掉头一去几时回。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方善夫的情景。作者刘克庄自己身患重病,鲜少出门,但今天他还是被人搀扶着走出了家门,特意前来送别方善夫。诗中表达了对方善夫的赞美和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患病和年老的无奈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绪和情感。首句"柴门病后少曾开"表达了作者长期患病的状况,柴门少有开启的机会。但是今天,为了送别方善夫,作者还是走出了门户,这也显示了他对方善夫的重视和友情。
接下来的两句"君奉潘舆贫亦乐,我贪汉橐老犹呆",表达了对方善夫的钦佩。方善夫贫穷却乐在其中,而作者自己虽然贪图安逸,却依然呆在家中,没有追求更高的境界。这里也映射了作者对自己的反思和自省。
接下来的两句"明师不患无高弟,大匠何尝有弃材"表达了对方善夫的学识和才华的赞赏。明师不会担忧没有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匠人也不会抛弃有才华的材料。这里,作者将方善夫比作明师和大匠,强调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受人尊重的地位。
最后两句"若见蓬仙烦问讯,掉头一去几时回"表达了对方善夫前程的祝福和送别之情。蓬仙指的是方善夫,作者希望他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但也希望他能够记得回来看望自己。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和深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方善夫的欣赏和羡慕之情,也体现了对自身状况的思考和反思。同时,通过送别之情的表达,诗中蕴含了友情和离别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草草杯盘灿烛光,故人相对水云乡。涛江君去访秦望,丘壑我归为楚狂。活国未逢三折臂,忧时空转九回扬。绝怜明发成南北,梦寐全无夜太长。
抱病喜清夜,形羸心独开。不知药鼎沸,错认雨声来。岁晚灯烛丽,天长鸿雁哀。书生惜日月,欹枕意茫哉。
茅舍松棚隔小桥,碧帘斜挂竹篱腰。猪头煮去和皮擘,牛肉秤来带骨烧。村酒不图邀客醉,野花复喜向人娇。归舟不用撑明月,只倩西风借晚潮。
松竹林中一钜儒,逢人开口是玑珠。三年讼简狱生草,百里刑清鞭用蒲。直节正当裨黼扆,高情何事忆枌榆。送公归后慵回首,尺素西风恐雁孤。
化工余巧惜别春残,更发浓芳牡丹。檀点藏心殷胜缬,异香迎鼻酷如兰。琼楼窈窕仙家宅,云叶低垂醉里冠。自有殊功存药录,不当独取郑诗看。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