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京洛风尘弊客裾,故山归去有精庐。
缀盂应供王城久,镂管赓吟友社馀。
衲拥兰芽新赐服,帙收贝叶旧翻收。
萧然壁观芝岩上,從此身名与世疏。

作品评述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刁约。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京洛风尘弊客裾,
故山归去有精庐。
缀盂应供王城久,
镂管赓吟友社馀。
衲拥兰芽新赐服,
帙收贝叶旧翻收。
萧然壁观芝岩上,
从此身名与世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叫梵才的大师回到天台山的情景。梵才是一位远离尘世的僧人,他穿着破旧的僧袍,受尽京洛的风尘之苦。然而,他决定返回故乡的天台山,因为在那里有一座精美的庐舍等待着他。他曾在王城供奉佛像,长期与吟友们在社交场合中共同欣赏音乐。现在,他身着新赐的僧袍,拥有新的衣物。他将旧的佛经收入贝叶书册中,珍藏起来。他静静地坐在芝岩上的壁观(禅修寺院),与世界疏离,从此追求自我的修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人回归天台山的场景,展现了禅修者返璞归真、超脱尘世的志向。诗中通过对梵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首先,诗词开篇用"京洛风尘弊客裾"形象地描绘了梵才身穿破旧僧袍的情景,凸显了他在尘世中的辛酸和艰辛。接着,诗人描写了梵才归去故山,有一座精庐等待他的情景,表现了禅修者回归本真、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缀盂应供王城久,镂管赓吟友社馀",描绘了梵才曾在王城供奉佛像,并与吟友们在社交场合中共同欣赏音乐的情景。这里展现了梵才过去的社交生活,与现在的禅修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梵才得到新赐的僧袍,将旧的佛经收入贝叶书册中的情景。这表明他在修行中得到了新的启示和资粮,并将之珍藏起来。

最后两句"萧然壁观芝岩上,从此身名与世疏"表达了梵才离世俗的决心,他静坐在禅修寺院的壁观上,与世界疏离,专注于自我的修行。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禅修者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内心寂静和超脱尘世的思慕。这首诗词通过对梵才的描写,展现了禅修者返璞归真、超脱尘世的心境,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生活中的追求和价值。

  •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获处从西鄙,胡然瑞物臻。子因书曰狩,世始识为麟。出匪于中国,来常以圣人。皆云麕且角,谁辨兽而仁。已叹吾无位,于嗟汝不辰。茂陵好奇怪,得者惜非真。

  • 《代弟茝咏梅画十景·依竹》

    香在溪头古晋林,潇潇风雨惯曾禁。休寻白玉堂前梦,自有此君知此心。

  • 《训儿童儿首·洒扫》

    奉水微微洒,恭提帚与箕。室堂须净扫,几案亦轻麾。

  • 《谒双庙》

    八月过宋都,泊舟双庙侧。永怀此忠良,遗烈传碑刻。五位俨朝裾,千年同血食。当时多苟生,贵爵曾谁识。纵今有丘坟,都已荒荆棘。古人非轻死,於义实罕得。英骨化埃尘,令名同鸟翼。飞翔出後世,景慕无终极。岂若目前荣,未殁声已息。西登孝王城,王气由邦国。

  • 《除夜》

    永怀难自问,此夕众愁兴。晓韵侵春角,寒光隔岁灯。心燃一寸火,泪结两行冰。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升。

  • 《知命弟观音赞》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