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乱还家未有期,汝於何处望京师。
韦郎旧恨今新恨,细学南音寄我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二十二弟入浙》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二十二弟离家远行的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世乱还家未有期,
汝於何处望京师。
韦郎旧恨今新恨,
细学南音寄我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动荡时期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二十二弟离家远行的担忧和不舍之情。首句“世乱还家未有期”意味着社会动荡,使得二十二弟无法确定何时能够回家。接着,作者问道“汝於何处望京师”,表达了对二十二弟在远行途中对京师的思念之情。
下一句“韦郎旧恨今新恨”揭示了作者对二十二弟的情感纠葛。这里的“韦郎”指的是二十二弟的名字,旧恨可能指的是二十二弟与作者之间的过去的矛盾或误会,而新恨则可能指的是二十二弟离家远行所带来的新的不安和担忧。
最后一句“细学南音寄我诗”表达了作者对二十二弟的期望和祝福。作者希望二十二弟在远行途中能够细心学习南音(指南方的音乐艺术),并将自己写的诗词寄给作者,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动荡时期的背景和表达对离家远行的二十二弟的担忧和祝福,展现了作者深情的情感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东风一夜催春到。杨柳朝来好。莫辞尊酒重携持。老去情怀能有、几人知。凤台园里新诗伴。不用相追唤。一声清唱落琼卮。千顷西风烟浪、晚云迟。
宫殿沈沈锁碧云,仙葩相倚正敷芬。珠帘翠幄知多少,不碍清香处处闻。
三迳虽荒菊尚存,重阳想见露花繁。那知欲去去不及,病卧他州空断魂。
非本韩国诸公子,胡乃人形心蝮{尴监换虫}。身既入秦而媚秦,肆无忌惮浮商李。狂言著书三十篇,读者能无污脣齿。且言仁义不足用,唯有严刑堪致治。斯言岂足称人言,反悖经常灭天理。且秦为虐犹庶几,名教不容良可耻。昔者韩虔尝篡晋,远遡其源固应尔。吾欲火书而人人,周孔之道
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愁多人易老,断肠君不知。
震雷动地音元寂,白月当空指即迷。天下老师应锁口,此公不肯止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