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都官辛七丈赴治江夏》

官柳春来已可攀,使君旌盖驻江干。
还颁明诏恩优渥,坐使环封俗阜安。
西塞山川馀旧迹,南楼风月有清欢。
幕中才雅今应盛,暇日追游兴未阑。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诗词:《送都官辛七丈赴治江夏》

译文:
官柳已经抽出嫩绿的春来,使君的旌盖停在江干。返回后,明诏赐予恩宠优渥,坐镇使命,封印安抚着这富饶的土地。西塞山川依旧保存着古老的痕迹,南楼的风景和月色带有欢乐的清新气息。在幕府之中,才艺和雅致正在现今达到巅峰,闲暇的日子里,回忆着过去的游玩乐趣,兴致未减。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都官辛七丈去江夏任职的情景。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使君的威严以及江夏的富饶。诗人通过对西塞山川和南楼的描写,展现了古老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以及幕府中才华横溢的氛围。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别离与希望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使君的景仰和对江夏地区的期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中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流畅的韵律,使整首诗读起来优雅动人。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幕府中才艺的繁荣和雅致的提升,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

这首诗整体气势恢弘,意境清新,展示了苏颂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才华。它既表达了诗人对使君的祝福和对江夏地区的期望,同时也展示了苏颂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苏颂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 《宫词三十三首》

    江淮控制接荆蛮,销患无形仗卫闲。蔼蔼东风符帝力,新春先到凤凰山。

  • 《南昌晚眺》

    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树蝉。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

  • 《秋释奠于学万舍人示诗次韵以酬》

    昔年泮水忽专城,文会何妨一再盟。已媿簿书成俗吏,却陈俎豆见诸生。一时同队鱼犹在,千载重来鹤更清。况有卞峰青眼旧,试登杰阁快双明。

  • 《留别诸子》

    秋堂掞虚寒,晚竹引深翠。暝然孤灯坐,兴与一壶对。天冷霜满襟,露饮月窥醉。曲尽别意深,相看发长喟。

  • 《菩萨蛮》

    佩环解处妆初了。翠娥玉面金钿小。萼绿本仙家。天香谁似他。芳心真耐久。度月长相守。岁晚未能忘。相期云水乡。

  • 《柳梢青(清明夜雪)》

    一夜凝寒,忽成琼树,换却繁华。因甚春深,片红不到,绿水人家。眼惊白昼天涯。空望断、尘香钿车。独立回风,不阑惆怅,莫是梨花。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