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涣之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的水激荡起来,苔藓覆盖的小径渐渐荒凉。太阳下山了,山上的僧人独自返回东林寺。曾经有心向庐山隐居,却与远方的友人分别了。修行的人内心深处是寂寞的,而世间却充斥着是非之事。曾经约好一起前往名山,如今哪还能期待清净明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送别东林廉上人归庐山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写意的描写手法,将一个山僧的离去与修行中的寂寞和世俗的改变相对照,表达了人生的变迁和对名山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中以石溪流激荡和苔藓覆盖的小径荒凉来形容离别时的心情,通过暮色和独自一人的行走来描绘山僧的归途,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诗人王昌龄曾有志于隐居庐山,可是因为与远方的友人分别,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悲欢离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可见诗人心中对清净明亮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寂寞和向往的情感。它给人一种深沉和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涯催晚岁,残律去如奔。入夜北风恶,多阴寒日昏。野吹余烧烬,溪落旧沙痕。霜重饥鹰疾,田空宿雁喧。山明千笋直,云积万营屯。足雨耕犁早,丰年柿栗繁。地平秦接席,土断洛开门。白首三年客,黄桑数亩村。懒梳悲发短,不寐守炉温。折骨披残枾,苍龙卧老根。晚篁犹竚思,幽蕊
屋漏徙我床,窗破补其罅。衣穿傲狐貉,食淡忘脍炙。人生老可哀,百事就衰谢。我喜在得归,味美如啖蔗。虽云茅茨陋,岂不贤传舍。儿能牧鸡豚,身自种桑柘。市垆酒易赊,邻厩驴可借。睡任门生嘲,醉无官长骂。见书眼先闭,惰嬾亦自赦。却後五百年,林间作佳话。
只有观书乐,其如病眼何。但令吾意适,不必卷头多。
穷年阙雨谩悲歌,喜见凌晨雪意多。天上乱花初剪玉,楼头密影已翻波。轮蹄著路织尘断,庭宇无风凛气和。寄语云师勤覆护,莫令光景漏银河。
陆亘回珠转玉,南泉换斗移星。花阴满地日午,梦觉流莺一声。
湖上芙蓉早。向北山、山深雾冷,更看花好。流水茫茫城下梦,空指游仙路杳。笑萝障、云屏亲到。雪玉肌肤春温夜,饮湖光、山渌成花貌。临涧水,弄清照。著愁不尽宫眉小。听一声、相思曲里,赋情多少。红日阑干鸳鸯枕,那枉裙腰褪了。算谁识、垂杨秋袅。不是秦楼无缘分,点吴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