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

好去翩然丁令威,昔人且在不应非。
淮云岂与辽天阔,想复留情故一归。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是一首宋代王安石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好去翩然丁令威,
昔人且在不应非。
淮云岂与辽天阔,
想复留情故一归。

诗意: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送别丁廓秀才归汝阴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丁廓秀才的赞赏和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丁廓秀才年轻有为,充满风采,他去往汝阴进修学业。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人们也曾离开,但他认为这不是不应该的事情。他进一步比较了汝阴的云彩与遥远的辽东的广阔天空,认为汝阴的云彩并不逊色于辽东,由此表达了对丁廓秀才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在汝阴能有所成就。最后一句"想复留情故一归"表明诗人希望丁廓秀才能够重归故乡,再次回到他们的友情和情谊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丁廓秀才的送别之情。通过对丁廓秀才的赞赏和对他前程的期望,表达了对年轻人的鼓励和祝福。诗人借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将汝阴的云彩与辽东的天空进行对比,彰显了汝阴的美丽和辽远天地的壮阔景色。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思念和祝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青年人才的关怀和期望。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情感与祝福融入其中,给人以启发和感动。

  • 《送南京签判寇中舍》

    东风莫迎船,船下黄流急。送车犹未动,顾棹已不及。离宫佳气盘,宾幙平时入。因君报亲旧,将去江南邑。

  • 《江南四忠节国之纪也歌以哀之》

    咄咄薰风梦已灵,手提孤注竟逃盟。南冠入海五百客,北旆归燕七十城。自信丹心终徇国,只惭白面不知兵。二爻无遯公知否,底事吴门变姓名。

  • 《春雪应制》

    繁阴连曙景,瑞雪洒芳辰。势密犹疑腊,风和始觉春。萦林开玉蕊,飘座裛香尘。欲识宸心悦,云谣慰兆人。

  • 《伐千秋巨木竟梁海堂》

    二木盘根三千秋,万斧过之无敢视。今辰有梓号国工,朋曹十数来睥睨。为言此木难斤斧,上有蟠龙下伏虎。莫教惊动万年枝,擎电轰雷三日雨。直须作法起南风,号召百神同力扈。昂昂头角向梅堂,五六镇星来作辅。坐令国势蛩萝图,万岁千秋奉明主。

  • 《皇帝上尊号一首》

    于穆元后,元临紫宸。飞緌星拱,建羽林芬。徽羽是奉,鸿名愈新。荷兹介祉,永永无垠。

  • 《对月六首》

    早已棋中悟死生,不须须上看勋名。风吹酒面秋情眇,月透诗肠夜未清。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