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堦人看放班回,谁记乾淳旧事哉。
进卷已尝观所主,闻弦上欲老其才。
割鸡必待民谣著,峨豸多由县谱来。
莫道胜流俱不屑,艾轩做了到诚斋。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是刘克庄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御堦人看放班回,
谁记乾淳旧事哉。
进卷已尝观所主,
闻弦上欲老其才。
割鸡必待民谣著,
峨豸多由县谱来。
莫道胜流俱不屑,
艾轩做了到诚斋。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送别大渊宰安溪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御堦人目送安溪离开,感慨乾淳时代的往事已被遗忘。他曾亲眼见证安溪主政时的功绩,如今听闻他的琴艺渐渐老去。诗中还提到割鸡这个民间乐曲,需要等待谣曲的传唱才能进行。峨豸是指峨眉山上的豸(zhì)鱼,多通过县谱传来。最后,刘克庄告诉人们不要轻视优秀的人才,因为艾轩已经成为诚斋的主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写御堦人目送安溪离开,表达了对乾淳旧事的怀念和对安溪才华逐渐衰老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割鸡民谣和峨豸的传承,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它们对人才的培养和传承的作用。最后,通过提到艾轩成为诚斋的主人,诗人表达了对有才华的人的肯定和呼吁,不要忽视他们的价值。
整首诗词情感沉郁,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才华的惋惜之情。同时,诗人还以具体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了人才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意义,传递了一种对于才华的珍视和呼唤。这首诗词在描绘个别人物和事物的同时,也通过抒发情感和思考人才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启示作用。
月窟与天根,中间来往频。所居皆绰绰,何往不伸伸。投足自有定,满怀都是春。若无诗与酒,又似太亏人。
吾犹及见诸老,今谁可寄斯文。有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
落霞残日罢空楼,月挂黄昏破客愁。天上幸无封拜事,谁教蟾影曲如鉤。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会稽俯伏遗行人,吴国池台日日新。幕下盟归金甲散,宫中舞罢翠眉颦。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斋。笑间鸱夷身退后,渔商何苦动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