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临水送将归,身荫甘棠手挽衣。
不似塞垣来泣别,傍辕犹怯使君威。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送程公明》
朝代:宋代
作者:李新
登山临水送将归,
身荫甘棠手挽衣。
不似塞垣来泣别,
傍辕犹怯使君威。
【中文译文】
登上山巅,俯瞰水榭,送别归程的公明。
身处甘棠树的荫凉中,手握着衣袖。
他不像在边塞相聚时那样哭别离,
而在马车旁,仍然对使君的威严感到胆怯。
【诗意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程公明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使君威严的敬畏之情。
首两句描绘了诗人与程公明分别时的情景。诗人站在山巅,远眺水榭,眼送程公明归程。诗人身处甘棠树的荫凉之下,一手挽着衣袖,表现出内心的忧伤和不舍之情。
接下来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程公明离别时的不同心境。诗人说,程公明来时是在边塞,彼时诗人和他一起泪别,情感激烈;而现在,程公明要离去,诗人在马车边,却对他的威严产生了一种胆怯之情。这种对使君威仪的敬畏,显现出诗人对程公明的崇敬和对边塞生活的畏惧。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程公明的深情厚意和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
离堂徒宴语,行子但悲辛。虽是还家路,终为陇上人。先秋雪已满,近夏草初新。唯有闻羌笛,梅花曲里春。
雨晴山色静堆蓝,桥外人家分两三。缘岸北,远溪南,片片闲云趁落帆。
烟火心肠咏不真,风流娇贵却无尘。何须更问花仙姓,便是扁舟共载人。
不把一言裨万乘,祇叉双手揖三公。
日昳小雨不至晡,雨虽未足凉有余。细泉泠泠咽幽窦,清风策策惊高梧。笠泽老翁病苏醒,欣然起理西斋书。十年灯前手自校,行间颠倒黄与朱。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尔来世俗喜变古,凿空饰诈无根株。愀然抚几三太息,力薄抱恨何由祛?兰台漆书非己责,且为签縢除蠹鱼。
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余。对酒最宜花藻发,邀欢不厌柳条初。低腰醉舞垂绯袖,击筑讴歌任褐裾。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飞觥酒到须先酌,赋咏成诗不住书。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