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倚行台怯酒醺,一杯父老送殷勤。
白云岭上虽无数,未敢持来玷使君。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程公明》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送别程公明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谊的珍重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要靠着行台畏怯酒的醺,一杯酒父老们殷勤地送来。
在白云岭上虽然有无数的美景,我还不敢带来给使君抹上瑕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程公明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别致的离别场景。诗人用简练的语言,通过写饮酒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深深眷恋和向往。诗中的"行台"指的是官府,"怯酒醺"形容诗人不敢多喝酒,以免醉倒在行台上,这体现了他对离别的不舍和内心的纠结。
诗中的"父老"代表了诗人所在地的乡亲和友人,他们以一杯酒表达了对程公明的殷勤和深情。"白云岭"则是景色壮美的山脉,可能是诗人和程公明之间的别离之地。诗人说虽然白云岭上美景无数,但他不敢把那些美好带给程公明,以免给他的离别增添遗憾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词语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离别的悲伤之情。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和情感的交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留恋之情。这首诗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让人在别离的时刻感慨友情的珍贵和无法言喻的情感。
向来造诣极深醇,土苴浮名贵重身。无愧里中称正士,有辞地下白先人。大招谁识三号礼,小敛惟消一幅巾。老别亲朋犹作恶,可堪白首哭天伦。
二千年前,尺不如寸。二千年后,寸不如尺。清凉到这裹,眼不见为净。只将三文钱,娶个黑老婆。长裙短袖,拖泥带水,隈隈{毡占换崔}{毡占换崔}。且恁麽过,更谁管你。结制解制,长期短期。杀生护生,得念失念。阿呵呵,少林穿林客,元是老臊胡。
惟有高州是当家。
二年紫塞头,日日思都梁。归来向清淮,白鱼初饱霜。走马脱辔头,搴旗向沙场。不如把蟹螯,欹帽呼酒觞。要听阿燕歌,颓然倚胡床。姮娥一笑粲,韵此九月凉。缅怀去从军,只影天一方。谁令投老梦,犹咤登太行。采采东篱花,其香何扬扬。昭华唤惊鸾,玉支况在傍。自惭老不解,著句
依然雉堞古城基,开创由来自汉隋。南北两门余旧日,黔黎百岁话当时。循山{左浮右虎}{左浮右虎}陈公堨,凿石岩岩葛令碑。万丈悬崖如削玉,也应容我恣题诗。
阡陌东西山北南,半生常带散人衔。何曾云梦芥八九,一任狙公芧四三。合上大夫投欲死,甕间吏部寝方酣。可怜子骏无家法,下见先人面有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