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意曾明万事闲,谁云方外与人间。
卷衣江上秋来别,处处禅心朵朵山。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送禅者》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释智圆创作。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一个要离开尘世追求禅修的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祖意曾明万事闲,
谁云方外与人间。
卷衣江上秋来别,
处处禅心朵朵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一位要投入禅修的人的场景。首句“祖意曾明万事闲”,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尘世万物皆心灵宁静的理解。这句话中的“祖意”指的是祖先或前辈的智慧和启迪,这种智慧使得禅修者对于尘世的纷扰能够保持超然的态度,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
接着的“谁云方外与人间”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方外的境界与人间的纷扰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方外常被视为禅修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而人间则是充满尘世的喧嚣和烦恼。这句诗意呼应了禅修者要离开人间追求清静的愿望。
下面的两句“卷衣江上秋来别,处处禅心朵朵山”描绘了具体的送别场景。禅修者卷起衣袖,站在江边,准备离别。这里的“江上秋来别”意味着时光的流转和离别的必然。而“处处禅心朵朵山”则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禅心在每一座山峰中的存在。这句诗意呼应了禅修者对于山水环境的依恋,同时也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内心禅修境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要离开尘世追求禅境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禅修者的理解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对于禅修境界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李侯入境怜焦枯,指麾屏翳如家奴。坐令大旱变霖雨,一时凋瘵歌岩夫。我思东坡不可见,夜讽新诗还撚须。庆源老人骨已朽,爱民似子当今无。稻田上下水声接,农家准拟相携壶。南邻败屋欹欲倒,君来往往人争扶。流离复合燕相贺,向人况欲嘲解襦。吏民莫怪吾面瘠,耄倪艰食方饥癯。
二百里江光,群山绕建康。滔滔随眼白,荡荡接天黄。战骨多沉海,芦花又戴霜,六朝先后灭,何处说兴亡!
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明主岂能好,今人谁举贤。国门税征驾,旅食谋归旋。皦日媚春水,绿蘋香客船。无媒既不达,予亦思归田。
落日余霞已自奇,况于人静月明时。重城著我非无意,前遣先生独赋诗。
粲粲疏花照水开,不知春意几时回。嫩云清绕孤山路,记得短筇寻句来。
王春又数五尧蓂,先自春来半月赢。天上圣功调玉烛,云部暖律写茎英。苍生正赖吾君福,每岁长占此日晴。三祝莫嫌言语朴,时和年熟早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