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逵纵径平如水,无复冲泥防险人。
傥使人心尽包叟,世间何向不通津。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再次游览西湖的景致。虽然没有提供原诗的具体内容,但我会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译文。
这首诗以描写风景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西湖的宁静和美丽。作者描述湖水平静如镜,横向和纵向的小径都平坦如水面一般,不再有泥泞和险阻的障碍。这里的"横逵纵径"指的是穿越湖区的道路,而它们的平坦象征着旅途的顺利和舒适。
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提到了"包叟",意指伴游的老人。作者似乎认为只要有这位老人的陪伴,就能使人的心灵得到满足。这表明作者对友谊和亲情的珍视,并认为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走向何方,都能够找到真挚的情感和支持。
最后两句"世间何向不通津"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向往。"通津"可以理解为通往幸福和美好的道路,作者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充满了渴望,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景色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以下是我尝试的中文译文:
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
横逵纵径平如水,
无复冲泥防险人。
傥使人心尽包叟,
世间何向不通津。
这首诗以静美的画面描绘了四月再次游览西湖的情景,
横向和纵向的小径都平坦如水面一般,
不再有泥泞和险阻的障碍。
伴游老人的陪伴使人心灵得到满足,
无论走向何方,都能够找到真挚的情感和支持。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充满了渴望,
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尝试的译文,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原诗的意境和细节。真正的翻译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知年来、几番拜疏。但言归去归去。问归有底匆忙事,得恁陈情良苦。天未许。将花绶藻衣,为插仪庭羽。掉头不顾。念白发翁儿,本来天分,不是折腰具。从头数。多少汉庭簪组。滔滔车马成雾。争如祖帐东门外,父子缥缥高举。峨眉下、有几许湖山,无著春风处。留君不住。但远景楼前
危楼深室桂为堂,题品端宜虎豹章。历数诸公皆大手,尚须此老索枯肠。驰神几夜层虚上,血指如今妙斲傍。聊复送君供覆瓿,未须传到郑公乡。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
夹城门外好风光,曾醉君家碧玉觞。杨柳青旗连坐榻,杏花春色过邻墙。回鸾锦字新题句,睡鸭铜炉小篆香。酩酊不辞归路晚,银鞍骢马映斜阳。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豪华看古往,服食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