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清德著吾乡,生爱兹山死便藏。
顾我来游虽恨晚,尚思杖屦共徜徉。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四月二十一日同妻孥泛舟登吕氏济川亭二首》
诗意:这首诗是宋代吴芾所作,描述了四月二十一日,他与妻子和孩子一同泛舟登上吕氏济川亭的情景。诗人在游览时感叹自己来得稍晚,但仍然怀念着与家人一同漫步山间的美好时光。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家人间的亲情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诗人吴芾在描述自己与妻子孩子一同泛舟登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吕氏济川亭景色的喜爱。他虽然略感遗憾自己来得有些晚,但仍然怀念与家人共同漫步山间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家人团聚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诗人在山水之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家庭欢乐时光的留恋之情。整首诗以家庭和自然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愉悦。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风格,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体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切的感受,诗人成功地把读者带入了他与家人一同泛舟登山的景象中,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充满了家庭、自然和情感的美好意境,读者在欣赏之余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共生。
风软湖光远荡磨。春衫初试薄香罗。踏青无计奈君何。莫笑老来多岁月,肯教闲去少诗歌。长安陌上有铜驼。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曳练为银汉,熔金作月波。桂华斜丽处,鳷鹊得光多。云叶三秋净,菱花一镜磨。宫担晖水竹,观影澹星河。雾湿残宵柝,霜明欲晓珂。口头余映在,剑佩已相摩。
初辞楚泽到吴村,访旧嗟君古道存。欲治匆匆归后计,难留款款坐中论。雪迟似让梅先白,月早如愁树已昏。此别终非前别远,孤舟江上莫销魂。
寒轻菊未残,春小梅初破。兽炉闲拨尽,松明火。青毡锦幄,四壁新妆里。重暖香篝,绣被拥银屏,彩鸾空伴云卧。相思何处,梦入蓝桥左。归期还细数,愁眉锁。薄情孤雁,不向楼西过。故人应怪我。怪我无书,有书还倩谁呵。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