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岑飞雨过南岑,远嶂晴明近嶂阴。
老桧婆娑方午色,孤桐摇落忽秋音。
庭稀雁鹜飞符檄,海绝鲸鲵伏斧砧。
此是老臣聊报国,仁声敢谓入人深。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四用喜雨韵三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雨后山岳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仁爱的深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北岑飞雨过南岑,
远嶂晴明近嶂阴。
老桧婆娑方午色,
孤桐摇落忽秋音。
庭稀雁鹜飞符檄,
海绝鲸鲵伏斧砧。
此是老臣聊报国,
仁声敢谓入人深。
这首诗描绘了雨过后的山岳景色。北岑和南岑之间的雨过后,北面的山峦明亮,阳光照耀,而南面的山峰却笼罩在阴影之中。老桧的枝叶在午后的阳光下摇曳,孤立的桐树突然传来了秋天的声音。诗人提到了庭院中稀少的雁和鹜,它们飞过传递着符檄,而海上的鲸鲵则隐匿在斧砧之下。这是一位老臣向国家报告事态的时刻,他坚信仁爱的声音能够深入人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对国家的关注和忧思。北岑和南岑的对比,以及老桧和孤桐的形象,象征着国家的状况和命运。雁鹜和鲸鲵的形象则暗示了政治局势的紧张和动荡。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仁爱之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行动,对国家做出贡献。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事关联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仁爱的关怀之情。同时,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意蕴深远,给人以思索和感悟的空间。
池光开净镜,山影展修眉。石冷映碧色,烟轻生翠漪。乞湖思贺监,观水咏宣尼。照坐心神莹,徜徉殊复奇。
侍史新从天下归,相逢忻喜著春衣。萱芽刺土占芳节,兰醑倾觞乱夕晖。兄弟几人华萼聚,岁时经眼羽翰飞。东风处处吹嘘到,从此乡园笋蕨肥。
幽思耿耿堂,芸香风度。客至忘言孰宾主。一篇雅唱,似与朱弦细语。恍疑南涧坐、挥谈尘。霁月光风,竹君梅侣。中有新亭泪如雨。力扶王略,志在中原一举。丈夫心事了、惊千古。
客游无日暂开颜,姑孰溪边偶得闲。风景直疑图画出,古今都似梦魂间。恒温罪逆休重问,谢传英灵已不远。深美谪仙遗世务,酒般椎鼓浪如山。
病起残骸不自支,旋烹藜粥解饥羸。一编蠹简青灯下,恰似吴僧夜讲时。
崇台穷石照,气味乐偷间。南陆朱明驭,西阑白雪山。茶瓯回舌本,尘尾落谈间。欲缀风烟句,弥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