叚鹆色不如鹦鹉,强向筵前学人语。
网罗西下陇山空,毛羽虽佳不如汝。
铁衣金觜双雕楹,世间无处无弓矰。
试听内苑笼中语,空诵弥陀六字名。
¤
《四禽图》是明代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四种禽鸟为主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鹚鹆色不如鹦鹉,
勉强向筵前学人语。
网罗西下陇山空,
毛羽虽佳不如汝。
铁衣金嘴双雕楹,
世间无处无弓矰。
试听内苑笼中语,
空诵弥陀六字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四种禽鸟作为描写对象,分别是鹚鹆、鹦鹉、雕和鸲鹆。诗人以比较的手法,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的鹚鹆,与鹦鹉相比,其羽毛的色彩不如鹦鹉那样艳丽。然而,它还是勉强学着人类的语言,在筵席上尽力模仿人们的言辞。这揭示了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努力,即使条件不如其他事物,也要尽力追求卓越。
其次,诗中的雕是一种美丽的鸟类,拥有铁色的羽衣和金色的嘴巴,栖息在双雕楹上。这里的双雕楹可以被解读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形象,而雕则象征着艺术的卓越和精湛。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艺术的赞美和对卓越的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的鸲鹆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尽管它的毛羽也很美丽,但与前面提到的鹦鹉和雕相比,它的美丽并不出众。这反映了诗人对真正的卓越和美的追求,即使有些事物在某些方面很好,但在整体上仍然不及真正的卓越之作。
整首诗通过对四种禽鸟的描绘,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诗人通过对禽鸟的形象的赞美和比喻,向读者展示了卓越和美的标准,并鼓励人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入林不厌深,避世不厌独。倦飞鸟知还,毋惮下乔木。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出了长于过了桥,纸钱风裹树萧骚。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勤。四方岂是少贤士,千里犹能思故人。世态见多知可否,物情谙久识疏亲。我今老去甘衰朽,无补明时卧洛滨。
霏霏寒日陨清霜,勃勃阴风出土囊。尺木未阶龙久蛰,衔芦不稳雁斜行。仕涂田舍成三已,世态江湖合两忘。无术忧民缘底瘦,一杯豆粥爇心香。
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