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
国俗俭且淳,人足而家给。
九载襄陵祸,比户犹安辑。
何人变清风,骄奢日相袭。
製度非唐虞,赋斂由呼和浩特吸。
伤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
一夫耕几垅,游堕如云集。
一蚕吐几丝,罗绮如山入。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
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四民诗其二·农》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人耕作田地,农民努力耕种。
国家风俗俭朴,人民生活富裕。
九年的襄陵灾难,人们依然安居乐业。
有谁能改变这股清风,奢侈与骄傲日益蔓延。
制度不如唐虞时期,赋税由呼和浩特吸收。
可怜的农民,常常为生计担忧。
一个人耕种几块田地,游手好闲的人却如云聚集。
一个蚕吐出几丝丝,织成的丝绸堆积如山。
太平时期不能自保,灾荒时期更加不堪。
神农和后稷,应该为此而哭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农民为主题,表达了范仲淹对农民的关切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圣人耕作田地,农民勤劳耕种的景象,强调了农民的努力和勤劳为国家带来的富裕。然而,诗中也提到了九年的襄陵灾难,以及社会上奢侈和骄傲的蔓延,暗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诗人对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也在诗中得以体现。最后,诗人提到了神农和后稷,暗示他们应该为农民的困境而感到悲伤。
这首诗词通过对农民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农民困境的关切。范仲淹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农民的同情。这首诗词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流水保尝有竞,閒云本亦无心。静者不殊云水,悠然自乐山林。
东门送客道,春色如死灰。一客失意行,十客颜色低。住者既无家,去者又非归。穷愁一成疾,百药不可治。子贤我且愚,命分不合齐。谁开蹇踬门,日日同游栖。子行何所之,切切食与衣。谁能买仁义,令子无寒饥。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士人甚商贾,终日须东西。鸿雁春北去,秋风
衾凤犹温,笼鹦尚睡。宿妆稀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轻垂地。翠幕成波,新荷贴水。纷纷烟柳低还起。重墙绕院更重门,春风无路通深意。
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伤弓未息新惊鸟,得水难留久卧龙。我正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羸疾止还作,已过秋暮时。但当名百药,那更谒三医?强饭幸如昨,清游元有期。新霜宜野店,行矣不须疑。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