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说禅一首简刘韶美》

小知小见弄精魂,正似醯鸡居覆盆。
茫茫大道绝南北,六通四辟初无门。
不离当处遍高深,谁谓如天莫可登。
世人聋瞶唤弗应,执热为火寒为冰。
雷霆蟋蟀一窍均,观音不在耳边闻。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说禅一首简刘韶美》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境界,通过禅修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人生的境遇。

诗词的中文译文:

小知小见弄精魂,
正似醯鸡居覆盆。
茫茫大道绝南北,
六通四辟初无门。
不离当处遍高深,
谁谓如天莫可登。
世人聋瞶唤弗应,
执热为火寒为冰。
雷霆蟋蟀一窍均,
观音不在耳边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为主题,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诗人通过对禅修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的开头,诗人谦称自己的见识和理解有限,只是浅薄之人,仿佛一只居住在覆盆之中的醯鸡,无法窥见更广阔的世界。这里用醯鸡居覆盆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真理的局限性。

接下来,诗人借用茫茫大道、六通四辟等词语,表达了人生的道路广阔而又复杂,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然而,初学者却往往看不到这些门径,对真理的认知还处于无门的状态。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强调禅修的重要性。禅修能够使人达到超越常人的高深境界,离开尘世的束缚,接近天地的境界。然而,世人却常常对禅修的呼唤无动于衷,他们执着于世俗的热情,却对真理冷漠如冰。

最后两句通过雷霆和蟋蟀的比喻,强调了观音菩萨的智慧无处不在,但是常人却无法听到她的教诲。这里观音菩萨象征着智慧和慈悲,通过不在耳边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人们对智慧的无知和对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禅修的境界和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诗人以自嘲的姿态,表达了对自身认识的谦逊,同时对世人的迷茫和执着表示忧虑。这首诗词通过禅宗的意象和修行的比喻,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心境界的独特追求和思考。

  • 《无梦令》

    传语终南道众。早把良缘勤种。保守气精神,调摄乌龟赤凤。赤凤。赤凤。化粒金丹高耸。

  • 《七夕》

    火流知节换,秋到喜身安。林鹊真安往,河桥晚未完。得闲心不厌,求巧老应难。送酒谁知我,瓢樽昨暮乾。

  • 《过岳家市》

    鄂侯遗部曲,多岁此为农。茅店罢残暑,松峦出乱钟。溪流分别坞,晚色失前峰。去去遗仙迹,苍云几万重。

  • 《吴王挽词》

    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 《望月怀沈子培》

    天风海色飒成围,独倚三更万籁稀。不觉肺肝生白露,空怜河汉失流晖。东溟自窜谁还忆,北斗孤悬讵可依。今夕太虚便相见,屋梁留照梦中归。

  •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尚书》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无因风月下,一举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