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行》

岸曲频移杔,巾欹独倚樯。
月分云外影,负进水边凉。
宿鸟树三匝,佳人天一方。
清斯缨可濯,谁为赋沧浪。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水行》

岸曲频移杔,
巾欹独倚樯。
月分云外影,
负进水边凉。
宿鸟树三匝,
佳人天一方。
清斯缨可濯,
谁为赋沧浪。

中文译文:
岸边的曲线频繁变换,
船帆倚靠在岸边。
月亮被云遮掩,
背负进水边的凉意。
树上栖息的鸟儿夜宿三次,
佳人只存在天际一方。
这清澈的缨带可以洗涤,
谁来为这苍浪写下赋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江岸夜景,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人洪咨夔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感悟。

诗中的“岸曲频移杔”描述了江岸的曲线不断变换,给人一种曲折变幻的感觉,同时也暗喻了人生的多变和无常。

“巾欹独倚樯”中的“巾”指的是船帆,诗人用“巾”来修饰船帆,使其具有人的属性。这句表达了诗人孤独倚靠在船帆上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思考。

“月分云外影,负进水边凉”描绘了月亮被云彩遮挡的景象,月光透过云层投射在水面上,同时也带来了一丝凉意。这里的月光和凉意象征着清幽和寂静,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宿鸟树三匝,佳人天一方”通过描写树上栖息的宿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而“佳人天一方”则暗示了佳人的稀少和珍贵,佳人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追求的对象。

最后两句“清斯缨可濯,谁为赋沧浪”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澈的缨带的渴望,缨带可以洗涤灵魂的污浊。而“谁为赋沧浪”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写下关于苍浪的诗篇的向往,暗示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岸夜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变幻、时光流转、内心孤寂、追求美好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深邃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思考和共鸣。

  •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 《凤栖梧(化度寺池莲一花最晚有感)》

    湘水烟中相见早。罗盖低笼,红拂犹娇小。妆镜明星争晚照。西风日送凌波杳。惆怅来迟羞窈窕。一霎留连,相伴阑干悄。今夜西池明月到。余香翠被空秋晓。

  • 《赠宣大师》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先皇诏下征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 《早行二绝》

    二十五声更漏短,那将残漏费征涂。铃斋拟欲寻胡蝶,朱墨还应许我无。

  • 《寄周子及》

    回头一别两经秋,喜奉安舆返故丘。自谓此时须见过,谁知官事不容留。君游幕府声猷著,我住湖山景趣幽。了处虽殊心不异,迂程能为一来不。

  • 《代书寄周愚卿二首》

    友于阁上友于人,忽忽分携又两春。剩欲作书书不得,旧知吾懒是吾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