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玉搔头,对景山月皎。
霜静在更深,风香我先晓。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仙花二首》是宋代李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仙花二首》
碧云玉搔头,
对景山月皎。
霜静在更深,
风香我先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欣赏水仙花的情景。作者首先描述了水仙花花朵的美丽,将其比喻为碧云和玉簪,显示出它们的高贵和清雅。然后,他将目光转向夜空中明亮的月亮,与水仙花形成对景。接着,他提到了更深的夜晚,形容霜已经降临,夜风也逐渐变得凉爽。最后,他说自己在花香中早已醒来,意味着他已经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中水仙花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景的手法将花朵与明亮的月亮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作者通过使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他用碧云和玉簪来形容水仙花,展现了其高雅的气质,同时也暗示了夜空中的明亮月亮。诗人通过霜和夜风的描绘,表达了深秋的凉意,为整个诗词增添了一丝清冷的感觉。最后,作者以自己在花香中早已醒来来表达他对这美丽夜晚的感知,也暗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水仙花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它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给人以静谧和怡然的感受。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