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茅屋半惊湍,叹息流亡久未还。
已觉重行非故道,只应无恙是青山。
旋蓝偃岳元常事,深谷为陵亦等閒。
衲被蒙头都莫问,未当居士一分顽。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词:《水后过淮安金堂皆非旧路》
译文:
水退后,经过淮安的金堂非往日之路。
向来茅屋半惊湍,叹息流亡久未还。
已觉重行非故道,只应无恙是青山。
旋蓝偃岳元常事,深谷为陵亦等闲。
衲被蒙头都莫问,未当居士一分顽。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李流谦在旅途中经过淮安的一段经历。他注意到水退后,他所走过的淮安金堂已经改变,不再是他熟悉的旧景。他心中充满了流亡久未归家的叹息。他意识到重行的路不再是他曾经熟悉的道路,但他相信他所经历的一切并未对他的精神造成伤害,他的内心依然是坚强的,如同青山一样。他观察到山岭高耸,深谷幽深,这是自然界的常事,与他的经历并无不同。他在旅途中披着衲袍,蒙着头巾,不愿回答别人的询问,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居士,他的内心仍然保持着一份固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和所见所感。诗人的旅途艰辛,他对流亡久未回家的忧伤和叹息通过描绘淮安金堂的变化得以表达。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他相信自己的内心依然坚强如青山。他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山岭的高耸和深谷的幽深,将自己的经历与之相比较,认为一切都是常态。诗人在旅途中选择低调,披着衲袍蒙着头巾,不愿回答他人的问题,彰显了他内心的顽强和独立。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传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思考,展现了他在流亡中的坚韧和自信。
险尽涂初坦,寒轻日向中。稻云迟雨碧,荞雪早霜红。五日再行役,二年三鞠躬。只言弃官久,却与在官同。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曾见宜秋辇路门,大书黄榜许游行。汉家宽大风流在,老去西湖乐太平。
方塘纳霁景,一碧共晴寒。微波坐来息,人意亦平宽。
碧溪曾寄流红字。忍话当时事。重来种种尽堪悲。有酒盈杯、聊为故人持。夜闲剪烛西窗语。怀抱今如许。尊前莫讶两依依。绿鬓朱颜、不似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