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 中秋言怀》

战骨缟如雪,月色惨中秋。
照我三千白发,都是乱离愁。
犹喜淞江西畔,张绪门前杨柳,堪系钓鱼舟。
有酒适清兴,何用上南楼。
*金甲,驰铁马,任封侯。
青鞋布袜,且将吾道付沧洲。
老桂吹香未了,明月明年重看,此曲为谁讴。
长揖二三子,烦为觅菟裘。

作者介绍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谢应芳的学术主张

  谢应芳著有《辨惑编》、《思贤录》、《龟巢稿》、《怀古录》、《毗陵续志》、《龟巢诗文钞》、《龟巢词》等。最能反映他学养与思想倾向的是《武阳志馀》卷十儒林类中记载他的一些轶事。他在苏州一带避难时请求官府黜退吴江三高祠(纪念战国时期越国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中的范蠡;而要求修葺三国时东吴名相顾雍的墓莹。在故乡则显扬武进林庄邹忠公浩墓,去掉学官中的土地祠。他主张禁止民间办丧事时做佛事等迷信活动、还向周郎中(正五品官)上书陈述开荒等五件事并向何太守请求减少水脚之征,事事都有利民生民风。

  谢应芳最著名的著作是《辨惑编》。《辨惑编》的主要内容是反佛、道,这也是理学理论的精华所在。这既是他个人思想体系的体现,也是理学的合理内核在常州地区的传承。谢应芳认为,生、死为自然之理。他斥老、庄、仙、佛(此处所言老、庄,非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而是被道教改造过、并奉为道教之祖的老、庄)之说为异端,致力于破除鬼神、禁忌、禄命等迷信,认为“古之为异端邪说者众矣,若老庄仙佛之流,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辨惑编·异端》)。他还指斥道教的斋醮仪式说:“道家以老子为理由,书亦未尝有设醮之论也,至宋徽宗妄意求福,命羽流为之,未及倾危宗社,流落金国,所求之福,竟何有哉!二君昏迷不明物理,特以此为缁黄衣食之计焉耳。”(《与王氏诸友论斋醮书》)理论锋芒直指宋徽宗,认为北宋亡国,与宋徽宗相信道教有关。是“妄意求福”,是“倾危宗社”,是“昏迷不明物理”,所以最后“流落金国”,“为缁黄衣食之计(当阶下囚)”。同时,谢应芳还以明天历年间大疫为例,大疫来临,病人众多,凡“务求医药,不事祈祷”者,大都活了下来,而那些求神保佑的,却都死掉了。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佛道的虚伪性。 《辨惑编》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在明初有极大的影响。后世论及元明之际,无论是思想史、哲学史,谢应芳的《辨惑编》是必提的著作。

谢应芳的生平

  谢应芳生逢乱世,世衰道丧,以斯文为己任,崇正辟邪。从元至正初年起便隐居于武进白鹤溪(今邹区鹤溪河),构筑小室名叫龟巢。遂自号“龟巢老人”,乡里子弟尊称龟巢先生。常州府曾聘为教授。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总结出一套教学法。浙江行省闻名欲聘为三衢清献书院山长,辞不就。后各地义军起,谢应芳便去苏州一带避难,几次遇危险,一年中搬了五次家,经常揭不开锅。后来苏州人对这位年高德助的饱学之人逐渐有所了解,争聘为子女的老师,他靠束修钱以维生。

  朱元璋削平群雄,建立明王朝后,江南渐渐安定,谢应芳已是70多岁的老人,返回故乡,在武进芳茂山(横山)隐居,勤读写作,老而不倦。当时,朝中高官与在野缙绅们路过常州,必定要去芳茂山上“龟巢”拜访龟巢老人。不管来的人官阶多高、名声多大,谢应芳都平等相待,决不低下阿谀,而且议论必及民生、言谈必论向善。

  谢应芳80岁时,不顾羸弱,应郡守的邀请,以德高望重之身,出来主持了《续毗陵志》的编撰工作,97岁高龄谢世。

谢应芳的食里情怀

  谢应芳到了老年,牙齿尽落,常为咀嚼而发愁。有一次,他到寺院拜访一名高僧。高僧知他齿牙不利,特意精心制作了几款豆腐菜肴,既好吃又不需要费力咀嚼。食毕,谢应芳言道:“凡人年老者,以肉养之,古今一致。然老而无齿,则肉林之盛,禁脔之供,其如朵颐何?求其甘软若豆腐者,真可谓养老之善物也。”并欣然提笔作《豆腐诗》:“谁授淮南玉食方,南山种玉选青黄,工夫磨转天机熟,粗渣囊倾雪汁香。软比牛酥便老齿,甜于蜂蜜润枯肠。当年柱史如知味,饮乳何须窈窕娘。”

  此后,他家中常精心烹制豆腐菜肴,以供食用。渐渐地越觉豆腐软嫩味美,最能养老,不是醍醐,却又胜似醍醐,於是便将豆腐美称为“素醍醐”,并作诗《素醍醐》加以称赞。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 中秋言怀》是元代谢应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战骨缟如雪,月色惨中秋。
照我三千白发,都是乱离愁。
犹喜淞江西畔,张绪门前杨柳,堪系钓鱼舟。
有酒适清兴,何用上南楼。
*金甲,驰铁马,任封侯。
青鞋布袜,且将吾道付沧洲。
老桂吹香未了,明月明年重看,此曲为谁讴。
长揖二三子,烦为觅菟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节的思念之情。诗中借用了战争的意象,将战士的白骨形容为如雪一般洁白,与惨淡的中秋月色相映成趣。作者自述自己的白发都是因为乱离之愁而生。然而,作者仍然能够在淞江的西岸、张绪门前的杨柳间找到一些喜悦和宁静,可以乘坐钓鱼的小舟。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美酒可以适时地舒展清新的情怀,何必上南楼高处追忆过去。

作者提到了金甲驰骑、任封侯的形象,表达了对壮志豪情和功成名就的向往。然而,他将自己的道路交托给了沧洲,表示自己愿意把一切顺从沧海的冥冥安排。最后,作者提到了老桂依旧吹香,明年中秋时再次欣赏明亮的月光,而他所唱的这首曲子将被谁来歌颂呢?他向在场的二三子弟们长揖致意,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寻找一件菟裘(古代官员冬天穿的皮袍),以表达对他们的烦忧和关心。

赏析:
《水调歌头 中秋言怀》以元代特有的豪放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节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战争的残酷与中秋的寂寥相互映衬,强调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离散之苦。然而,作者在这种苦难中仍能找到一丝欢愉和宁静,通过描绘淞江的景色和钓鱼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期望。

诗中的金甲驰骑和任封侯的形象凸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诉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的追求。然而,最后作者又将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了沧洲,表达了一种豁达和顺从的态度,将一切归于命运的安排。整首诗以中秋为背景,以诗人内心的思考和追求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战争形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出作者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整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形成了一幅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它表达了人们在战乱年代对家园、亲人和自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意境,给读者带来了对生命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元代诗词特有的豪放与细腻并存的艺术风格。

  • 《离席》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 《李简夫知易用其父韵见贻且示和陶一编并和二》

    晚矣归来悟昨非,喜君先我和陶计。何嫌潦倒心长在,故想呻吟气不衰。春日莺啼花发处,秋空云静月明时。个中差胜长安客,俯仰无宁似戚施。

  • 《直罗县三绝句》

    萦回颉颃乱山河,目眩心摇到直罗。待得罗川平直处,晚来荀令恨如何。

  • 《春秋战国门再吟》

    走敌存亡义有余,全由雄勇与英谟。但如公子能交结,朱亥侯嬴何代无。

  • 《寄余五十五》

    忆昨戊午寄东都,人事纷纷相见疏。补官洛阳我西走,君理舟楫归江湖。往来相失顷刻尔,坐使一别三年余。他乡满眼非故旧,南北耿耿无音书。福昌古邦废已久,莽莽榛棘藏麕鼯。空宫萧条唐旧路,古堞断续韩遗墟。商顽余民俗未泯,习尚凶犷羞为儒。高堂尘埃坐无客,虽复强接非欢愉。

  • 《落花(七首)》

    一凭风势自徘徊,吹堕东篱成锦堆。无语对人羞粪土,有情留别向莓苔。掉头犹望君王幸,舞袖还随歌扇开。谁道赵家身似燕,不飞金屋委尘埃。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