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信仙都子,曾识老仙翁仙都,槐城所领宫观。
卿卿少年去后,心与道人同。
挥尘不须九锡,开阁苦无长物,闲日醉千钟。
一笑欠伸起,儿戏大槐中时槐城方放妾。
友彭聃,招园绮,傲乔松。
年来多惯世事,莫莫恼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则而今虚左,梅信已先通。
富贵正不免,从此学痴聋。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调歌头(和王槐城自寿)》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信仙都子,曾识老仙翁仙都,
槐城所领宫观。
卿卿少年去后,心与道人同。
挥尘不须九锡,开阁苦无长物,闲日醉千钟。
一笑欠伸起,儿戏大槐中时槐城方放妾。
友彭聃,招园绮,傲乔松。
年来多惯世事,莫莫恼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则而今虚左,梅信已先通。
富贵正不免,从此学痴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对友人王槐城的祝贺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诗人曾经见过的仙翁和槐城所管理的宫观,以及诗人离别后与道士心灵相通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他觉得挥尘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法宝,开阁也没有太多珍贵之物,平日里只是醉卧,度日如年。诗中还提到了儿戏和放妾的情节,展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提到了友人彭聃、招园绮和乔松,表现了友情和对他们的赏识。诗人认为自己经历了多年的世事,不再愤世嫉俗。他期待着能够安享晚年,但目前却感到虚度时光,只能通过书信与友人梅信相通。最后,诗人认为富贵并不能免除尘世的烦恼,从此决心学会痴聋,不再理会纷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闲适的语言风格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宁静的仙境的向往,与尘世的烦恼相对立。诗中虽然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人物和情节,但更多的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追求。诗人对物质的淡漠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也是诗中的亮点。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在浮世中的悲欢离合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白沙波底石苔青,水草摇摇自在生。红日半竿人世闹,倚阑亭上晓风轻。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潇洒江梅,似玉妆珠缀,密蕊疏枝。霜风应是,不许蝶近蜂欺。嫣然自笑,与山矾、共水仙期。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年时。何事向人如恨,带苍苔,半倚临水荒篱。孤山嫩寒放晓,尚忆前诗。黄昏顾影,说横斜、清浅今谁。他自是,移春手段,微云淡月应知。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鹤不旭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山在画堂西,钩帘静对时。林高日落早,巷僻客来迟。抱病独不饮,爱闲君所知。阶前碧梧叶,片片可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