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作者介绍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是宋代刘辰翁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忧愁和无奈的情绪。诗人观察着周围的世界,发现一切都已经安静下来,仿佛在自己的梦中漫游。尘埃弥漫的大地就像一片水,儿女们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古人早已寂寞安息,而自己的年华却如此匆匆流逝,哪里还能有高楼的存在。有位客人会吹奏洞箫,他的泪水无法流淌,只能收敛起来。庾楼已经坠落,秦楼消失无踪,楚楼也不在了。诗人想知道这位客人为何而愁,却不是为了功名地位。在这座山上、这个月下,有什么话要说,是在何年何处,重又泛起木兰舟。诗人起舞,酹酒向英魄,他的愤怒像滔滔西海的流水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迷茫。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自我反思,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无法掌控的沉思。他感慨古人的安逸与自己的匆忙,以及现实世界的变幻无常。诗中的庾楼、秦楼、楚楼等元素,象征着历史的荣光和辉煌,但现实中它们已经消失不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叹。诗人对那位会吹洞箫的客人的关注,显示出他对别人命运的思考和关怀,同时也揭示出人生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和痛苦。最后,诗人通过起舞和酹酒来宣泄内心的愤怒,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抗争。

整首诗词以流畅、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通过对瞬息万变的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追问。这首诗词在感慨中流露出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索,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共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中秋时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刘辰翁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之情。他观察到周围的一切都已经平息,自己仿佛在梦中游荡。尘埃弥漫的大地如同水一般,儿女们沉浸在无尽的忧愁之中。古人已逝,只有寂寂无声,而自己的年华却如此匆匆流逝,哪里还能找到高楼的存在。有一位会吹洞箫的客人,泪水无法流下,只能收敛起来。庾楼坠落,秦楼湮灭,楚楼消失。诗人想知道这位客人为何而悲叹,却并非为了追求封侯的功名地位。在这座山上、这个月下,有什么话要说,是在何年何处,再次驾着木兰舟泛荡。诗人起舞,将酒奠在英灵之上,他的愤怒如同西海的波涛一般奔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情绪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和自我反思,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感慨。他对古人的平静安逸和自己的匆忙流逝产生了深深的反差感,同时也对现实世界的变幻无常表示了无奈。庾楼、秦楼、楚楼等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但如今它们已经消失不见,诗人表达了对时间的感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中的洞箫客人引起了诗人的关注,他无法流下眼泪,只能将悲伤抑制在内心。诗人想了解这位客人为何而悲叹,但并非为了追求功名地位,这显示了诗人对他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也揭示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情感和痛苦。最后,诗人通过起舞和酹酒来宣泄内心的愤怒,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抗争。

整首诗词流畅而细腻,描绘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自我反思,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追问。这首诗词在感慨中流露出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索,具有深刻的哲

  •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 《过春秋峡》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 《游延庆寺》

    急雨泷危石,横云焘古碑。入山芒屦湿,归路角巾欹。中湿连霄病,平生此段奇。只今酬妙句,犹自爱当时。

  • 《再用前韵简丁端叔》

    闭关饶着一丸泥,我亦前扳更后跻。四海弟兄君看取,苛风不断雁行齐。

  • 《句》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 《寄欧阳舍人书》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