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
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
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
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
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
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
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
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是老子的后裔,一直居住在吴头。登上楼顶,只是为了消遣,懒得为佳节而劳神费力。刚刚被西风吹断,又被黄花吸引,像一片漂泊的浮萍。我心目中的远方没有边际,再往上爬一层楼吧。面对长江,它的流水永无尽头,我为古今的悲愁所困扰。我倚在栏杆上,正打算轻轻一笑,但内心却因秋天而胆怯。高处让人心悸,自由自在地舒展心怀根本没有时间,最好趁醒着的时候休息享受。留下一些江湖的记忆,我要回到醉乡中原。
诗意: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描绘了一个北方客人的心情和思绪。他身居吴头,登上益昌二郎庙的楼顶,眺望远方的长江。他感叹自然界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也表达了对历史悲愁的思考。他在高处感受到心悸,却又渴望自由和舒展心怀。最后,他决定将江湖的经历带回故乡中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变迁和历史沧桑的感慨。他在高处眺望长江,感叹长江的浩渺和悲伤,以及自己在时光中的渺小和无奈。他的内心既有对自由和舒展心怀的渴望,又有对秋天的胆怯和畏惧。最后,他决定将自己的江湖经历带回故乡,以醉乡中原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旅途。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通过对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示了诗人的思考和感受。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情感真挚而深沉,使人产生共鸣。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对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索。这首诗词不仅展示了李曾伯的才华,也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绁足饲饥鹰,鹰饱意未平;伏枥岂不安,老骥终悲鸣。士生固欲达,又惧徒富贵。素愿有未伸,五鼎淡无味。茅屋秋雨漏,稻陂春水深。长歌倾浊酒,举世不知心。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
熟读执事文,恍如入宝山。瑰异千万种,一一无可删。瑶草既俯拾,珠树亦仰攀。美玉不知数,照映穹壤间。大者中圭瓒,小者堪佩环。居然郊庙器,胡为委荆菅。嗟余颇识宝,对之清涕潸。携寘蔀屋内,虹气惊市阛。常恐阳虎辈,窃去亡繇还。何当变姓名,袖出函谷关。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湖榭从来与众同,况于清晏奉群公。驱车即日趋翔凤,就馆初寒听过鸿。霜雪满髯仍自壮,珠玑落笔不知穷。太平鱼鳖今咸若,岂系区区一老翁。
男儿鼎珍食,富贵倚稽古。不然东山车,稳载十眉女。可怜强项令,俗尘塞肠腑。端如溧阳尉,老诉食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