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
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
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宴寝自凝香。
庭下一B636土,须避赤帷裳。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
百年乔木阴下,僵立两蛟苍。
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杖履合彷徉。
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
孙发厅事前古冢,得双石,因以为堂名。
石上有昔人题识云:叠峨眉山于文会堂前。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水调歌头(登衢州双石堂呈孙八太守公素)》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毛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谢安涵雅量,
叔夜赋刚肠。
清宵假寐,
应笑长孺卧淮阳。
尽彻东平屏障,
不废南楼谈咏,
宴寝自凝香。
庭下一B636土,
须避赤帷裳。
双石健,含古色,
照新堂。
百年乔木阴下,
僵立两蛟苍。
目送千山爽气,
帘卷一城风月,
杖履合彷徉。
他日峨眉秀,
相望隔明光。
孙发厅事前古冢,
得双石,
因以为堂名。
石上有昔人题识云:
叠峨眉山于文会堂前。
诗意:
这首诗是为衢州双石堂的主人孙八太守而作的。诗人以登临衢州双石堂为背景,表达了对孙八太守高雅胸襟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叔夜坚毅品性的赞叹。诗中描绘了夜晚安静的景象,诗人享受着宴寝的香气,思绪自由地流连于东平屏障和南楼之间。双石堂庭下有一块土地,为了避免红色窗帘的干扰,需要留心绕过。双石堂坚固有力,古色古香,照亮了整个新堂。百年的老树在阴影下僵立,象征着岁月的流转。诗人目送着千山的清新气息,帘卷起一片城市的风景和月色,他手拄杖,脚踏履子,合着诗意的徘徊。最后,诗人展望着峨眉山的秀美,虽然被明亮的光芒所隔离,但彼此相互望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衢州双石堂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叔夜和孙八太守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如夜晚的清宵、百年乔木和千山的爽气,使整首诗具有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同时,诗人以堂名来表达对友情和纪念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抒发了对友人和美好事物的珍视,并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敏感感受。
天宇四齐,嘉坛聿崇。肃祗严祀,登降有容。仰瞻蠼灵,位居其中。既安既妥,沛哉岂融。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
别来长忆西楼事结遍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何时一枕逍遥夜细话初心若问如今也似当时著意深
终日看山不厌山。寻思百计不如闲。何时得到重阳日,醉把茱萸仔细看。欹醉帽,倚雕阑。偶然携酒却成欢。篱边黄菊关心事,触误愁人到酒边。
一纸书来遂隔年,江湖远地水连天。纷纷横路又逢此,凛凛岁寒嗟独然。学道终期世勋业,抄经堑了佛因缘。白头下士重来拜,依旧鸥汀鹭渚边。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