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调歌头(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中文译文:
水调歌头(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安石隐藏在丝竹之间,方朔混杂着幽默。
昂扬的气概,古往今来没有地方能容纳这般才情。
不见骑鲸的仙伯,唾手可得的功名已经过去,猿猴和仙鹤成为同伴。
有意向皇室道谢,无法避免嫌疑和猜忌。
在宁静中享受乐趣,山峰映照着座位,月亮浮在酒杯上。
忘却自我,沉浸在高尚的情怀中一笑丘壑。
只怕天命催促着玉斧,破开烟尘的昏暗,人们从日边而来。
东阁中动起了诗的灵感,不必等待北方的花枝开放。
诗意:
这首诗以李伯纪的韵律为基础,描述了作者李弥逊对安石和方朔的赞赏。安石以丝竹之音隐藏着他的才华,方朔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他们的气概和才情都是昂扬的,但又无处容身。诗中还提到了骑鲸的仙伯,指的是古代的传说人物,他们已经过去了,而猿猴和仙鹤成为了同伴。作者希望能向皇室表达谢意,但又无法避免嫌疑和猜忌。在宁静中,作者沉浸在高尚的情怀中,忘却自我,一笑丘壑。但他也担心天命催促着玉斧,破开烟尘的昏暗,人们从日边而来。最后,作者希望东阁中的诗歌能够激发灵感,不必等待北方的花枝开放。
赏析:
这首诗以李伯纪的韵律为基础,展示了作者对安石和方朔的赞赏。通过对他们才情的描绘,表达了他们的气概和才华无处容身的遗憾。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骑鲸的仙伯、猿猴和仙鹤等,给人以神秘和奇幻的感觉。作者希望能够向皇室表达谢意,但又感到无法避免嫌疑和猜忌,这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最后,作者希望东阁中的诗歌能够激发灵感,不必等待北方的花枝开放,这表达了作者对创作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五公稷契益皋夔,朝迹才安辄复危。始信君非讎格处,皆缘国是有摇时。高山日矫行人首,乔木时颦故老眉。莫道落南非美事,也多添得永州碑。
一花带蕊香气满,何况丛生树两行。风露益高秋雨足,请君来此撼琳琅。
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不妨好鸟喧高卧,切忌闲人聒正吟。鲁鼎寂寥休辨口,劫灰销变莫宣心。还怜我有冥搜癖,时把新诗过竹寻。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