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迷衰草。
疏星挂,凉蟾低下林表。
素娥青女斗婵娟,正倍添凄悄。
渐飒飒、丹枫撼晓。
横天云浪鱼鳞小。
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辉半饷,特地留照。
迢递望极关山,波穿千里,度日如岁难到。
凤楼今夜听秋风,奈五更愁抱。
想玉匣、哀弦闭了。
无心重理相思调。
见皓月、牵离恨,屏掩孤颦,泪流多少。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霜叶飞(大石)》是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作品。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切感受。
诗中的“露迷衰草”描绘了露水覆盖在枯草上的景象,暗示了秋天已经深入。接着描述了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星星疏落挂在天空,月亮低垂在树梢上,形成一幅凉爽的夜景。
下文中的“素娥青女斗婵娟”是对月亮和星星的拟人化描写,给人以美丽神秘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正倍添凄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之情。
接下来的描写“丹枫撼晓”展示了秋天的景色,红枫在晨曦中摇曳生姿。随着天空云浪的横卷,如同小鱼鳞片般飘动,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
诗中出现了“似故人相看”的意象,暗示着作者在离别中对故人的思念。同时,“清辉半饷,特地留照”则揭示了作者刻意保留这一美好时刻的愿望。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远望关山,波穿千里,形容了迢递的远方和时间的流逝。他感叹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岁难到。
最后两句“凤楼今夜听秋风,奈五更愁抱”表达了作者在寂寞的秋夜里听风声的心情。他想起了关闭的玉匣和无心再度弹奏思念之音的感慨。诗的结尾,作者以“牵离恨”、“屏掩孤颦”和“泪流多少”来展现他思念之情的深沉和哀伤。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凄凉的景色和哀怨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诗中的意境更加深远动人。这首诗以细腻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感慨,给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诗意体验。
白沙波底石苔青,水草摇摇自在生。红日半竿人世闹,倚阑亭上晓风轻。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潇洒江梅,似玉妆珠缀,密蕊疏枝。霜风应是,不许蝶近蜂欺。嫣然自笑,与山矾、共水仙期。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年时。何事向人如恨,带苍苔,半倚临水荒篱。孤山嫩寒放晓,尚忆前诗。黄昏顾影,说横斜、清浅今谁。他自是,移春手段,微云淡月应知。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鹤不旭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山在画堂西,钩帘静对时。林高日落早,巷僻客来迟。抱病独不饮,爱闲君所知。阶前碧梧叶,片片可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