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幽彻。
遍地堆香雪。
只恐今宵入梦,梦到处、魂孤绝。
八公头已雪。
淮南分半席。
莫道淹留何事,且长啸、对佳月。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霜天晓角·小山幽彻》是宋代诗人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以小山为背景,表达了孤寂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山幽彻。遍地堆香雪。
只恐今宵入梦,梦到处、魂孤绝。
八公头已雪。淮南分半席。
莫道淹留何事,且长啸、对佳月。
诗意:
这首诗以小山为景,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清晨。小山笼罩在白雪之中,给人一种幽静、冷清的感觉。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担心今晚的梦境会让他感到孤独和迷茫。诗中提到的"八公头"已经被积雪覆盖,而淮南的行宫也分成两半。诗人告诫读者不要问他为什么迟迟不归,他宁愿长啸一声,与美好的月光为伴。
赏析:
《霜天晓角·小山幽彻》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孤独。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的"小山幽彻"揭示了一种寂寥的氛围,小山被雪覆盖,给人一种宁静而冷清的感觉。"遍地堆香雪"形象地描述了雪花的纷飞,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诗意。
"只恐今宵入梦,梦到处、魂孤绝"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孤独夜晚的担忧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诗人的心灵在梦中游离,魂魄孤独无依。
"八公头已雪"和"淮南分半席"是对景物的描写,通过雪覆盖的八公头和行宫被分成两半,诗人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
最后两句"莫道淹留何事,且长啸、对佳月"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人不愿向人解释淹留的原因,宁愿长啸一声,与皎洁的月光为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冬天小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豪情壮志。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红花半落燕于飞,同客长安今独归。一纸乡书报兄弟,还家羞著别时衣。
耳根静处水流村,眼界空时山在门。
蜀中耆旧今无几,相逢握手堪流涕。倦游潦倒不还家,旧俗陵迟真委地。钱荒粟帛贱如土,榷峻茶盐不成市。诗书乡校变古法,节行故人安近利。欲归长恐归不得,归去相欢定谁是。低徊有似羊触藩,眷恋仅同鸡择米。中山先生昔所爱,南都摄尹私相喜。穷冬夜长一事无,灯火相従夜深睡。
霜崖雪壁花千树,玉骨冰魂月一痕。芳洁不为尘土涴,琼英跕跕堕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