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黄槲壮秋容,诘曲僧房一径通。
塔似道人飞白笔,开窗还见倚晴空。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书源上人壁》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秋天丹枫和黄槲的美丽景色,以及一条通向僧房的弯曲小径。诗中还描绘了一座塔,宛如一位道士飞舞着白色的毛笔,打开窗户可以看到依靠着晴朗的天空。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的丹枫和黄槲,展示了秋季的壮丽景色。丹枫和黄槲是秋季的代表性植物,它们的色彩鲜艳,使整个秋天充满了热烈和丰收的气息。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色,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诗中提到的僧房和小径,给人一种宁静和幽雅的感觉。僧房位于僻静的地方,小径蜿蜒曲折,似乎通向一个隐秘的世界。这种幽静的环境和通往僧房的小径,给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冥想的感觉。
诗中的塔被描述成一位道士,手持飞舞的白色毛笔。这种比喻使得塔的形象更具生动感和灵性。开窗可以看到晴朗的天空,意味着塔位于一个开阔的位置,能够与自然相融合,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广阔的视野。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僧房为主线,表达了对秋天美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宁静和内心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居者的生活,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和心灵宁静的向往,引发读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