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幽径踏苍苔,犹忆前回信步来。
午醉正酣归未得,斜阳古殿橘花开。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书寿宁寺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中文译文:
门前幽径踏苍苔,
犹忆前回信步来。
午醉正酣归未得,
斜阳古殿橘花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描述了他在寿宁寺壁前的情景和感受。
诗中的"门前幽径踏苍苔"描绘了一条幽静的小径,上面长满了苍苔。这里的"门前"指的是寿宁寺的门前,辛弃疾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氛围。
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犹忆前回信步来"。他仍然记得自己上次来到这里时的情景,那时他信步走过这条小径。这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午醉正酣归未得,斜阳古殿橘花开",描绘了诗人的心情和景象的变化。"午醉正酣归未得"表示诗人正享受着午后的醉意,但他却还未准备离开。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还未愿意离开这个寂静的地方。
而"斜阳古殿橘花开"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斜阳照在古老的殿宇上,橘花盛开,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这里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辛弃疾对寿宁寺壁的深深留恋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美丽和忧伤的感觉,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歌才华。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晒蓑台子上,载酒共跻攀。竟日何妨醉,看云终是閒。千丝平岸柳,一发别州山。颇亦关乡念,春深未得閒。
竹寺青灯永夜,江城黄叶高秋。当时文物尽交游。更为笛声怀旧。牢落一生羁思,风流万斛诗愁。强邀从事到青州。酒病绵绵越瘦。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