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事》

逋亡今五月,百感若为情。
马借从军没,舟疑破浪轻。
奏书无路达,故里有谁耕。
戴笠蓑衣雨,犹怜李少卿。

作者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书事》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逃亡时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的五月,象征着春天的盛景,但对于逃亡者来说,却充满了百感交集的情绪。作者通过马借从军没和舟疑破浪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逃亡过程中的困苦和不安。

诗中还提到了奏书无路达和故里无人耕的情景,暗示了作者与故乡的隔离和失去联系的痛苦。戴笠蓑衣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逃亡途中所受的困苦和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少卿这位同样逃亡的文人的同情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逃亡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逃亡者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晁说之独特的艺术才华。

  • 《为王漕寿》

    十日西风便老成,挽回金气愈高明。朱轓玉节非吾事,雪竹霜松不世情。未可买山归卜筑,却须持橐慰平生。如公骨相应仙去,绿发朱颜已有名。

  • 《江南曲》

    妾在钱塘小江曲,门前岁岁春波绿。绿波涵影晓汪汪,素练平铺光一幅。垂杨十里锁轻阴,芙蓉半渚瀁清馥。翠云贴水风飕飕,白蘋红蓼催早秋。大姑小姑惜芳游,朝朝拟棹江中流。荷盖斜张低覆舟,见花颦眉愁复愁。移舟西来泊花底,藕花染红蘋叶紫。拾蘋犹恨蘋无根,采莲却喜莲多子。

  • 《公论》

    公论无过月旦评,吾衰安敢主乡盟。触蛮力劝休争战,猿鹤相安不怨惊。髧彼两髦呼作友,长吾一日敬为兄。前身定是徐无辈,延寿溪头了一生。

  • 《次茂洪韵》

    披岚长啸和岩洞,衣汗未冷毛发知。贪奇甘恋足欲驻,拥鼻将返心还疑。清音来贤只过目,亭下树边俱欠诗。归舆渐受雨沾洒,客盖转适风倾欹。出门倚涧得雄观,放泉出匮供游嬉。勉赓新句未为报,他年共陷非公谁。

  • 《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 《厌原山中晓行》

    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秋高风露著群木,无数寒光泣明月。松篁一径宛如画,石溜涓涓更清绝。山巅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