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触目》

山以石得名,土惟山之贼。
如何云此山,土石相充斥。
土上而石下,无良跻有德。
土实最下底,位高忝厥职。
或云三千年,此土化为石。
顽阴不坚阳,如寄暂容迹。
因知造化功,不出纤毫力。
君子自苦辛,小人多羽翼。
念从开辟来,久矣莫变革。
吾其柰此何,唧唧复唧唧。

作者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书触目》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晁说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与石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

诗中描述了山因为有石而得名,而土则被视为山的敌人。诗人思考着如何形容这座山,因为土和石相互充斥其中。土在上,石在下,没有良善的人能够攀登到高位并担任职责。土是最底层的实质,而位高者则感到惭愧。有人说这土已经化为石头已有三千年之久,这土像是暂时容纳了石头的痕迹,阴暗的力量不如阳光坚固。因此,诗人认识到造化的力量,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诗人思索着君子的辛勤努力和小人的得意洋洋。他念及从开辟之初以来,世间已经久远而没有变革。他自问,我又该如何对待这一切呢?唧唧复唧唧,这是诗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复思考和疑问。

这首诗词通过山与石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变化。它表达了对于造化力量的思考,以及对于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的启示,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 《池上竹》

    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 《踏莎行》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作长安梦。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孤馆灯残,小楼钟动。马蹄踏破前村冻。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 《任至道招饮香海棠下》

    眼见名花病已轻,手攀芳树思如酲。飘零万片都无恨,点缀残枝更有情。日暮莫辞银烛照,夜寒谁为宝瓶生。饮阑可怕留连久,满地香红忍得行。

  • 《李中令挽词二首》

    家赐齐侯履,人推卻縠文。结婚荣外馆,谋帅得中军。盛集追园盖,遒章托陇云。不图新渚畔,更作死生分。

  • 《熙宁蜡祭十三首》

    天锡康年,四方顺成。乃通蜡祭,索享于明。金石四作,羽施翠旌。神来宴娭,泽被群生。

  • 《夜至瓜洲》

    瓜洲人家灯火微,瓜洲波上行人希敲门买得双清酒,船在西陵逆浪归。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