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昴殷箕谩拟伦,天将平治启儒真。
钟英宝婺金华地,敛福铜梁玉垒民。
冰壑雪山无点暑,桃溪棠荫有余春。
绵绵寿脉无穷处,一派根源在至仁。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寿应茶马》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寿应茶马》中文译文:
汉昴殷箕谩拟伦,
天将平治启儒真。
钟英宝婺金华地,
敛福铜梁玉垒民。
冰壑雪山无点暑,
桃溪棠荫有余春。
绵绵寿脉无穷处,
一派根源在至仁。
《寿应茶马》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和人民繁荣富强的赞美和祝福。诗人以多种自然景物和地名来描绘祖国的美好和繁荣,表达了对国家的美好寄托和对人民幸福的祝愿。
诗的开头,诗人以汉朝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来比喻当代,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政治的期望。他希望国家能够进入一个平治时代,启用真正有才德的儒士来治理国家。
接着,诗人提到了一系列地名,如钟英、宝婺、金华等,这些地名代表了不同地区的富饶和繁荣。诗人通过列举这些地名,表达了对国家各地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祝福。
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诗人用冰壑、雪山来形容夏天没有炎热的感觉,用桃溪、棠荫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好和宜人。
最后,诗人以“绵绵寿脉无穷处,一派根源在至仁”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的根源在于至仁的治理和道德风尚。这句话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仁德的治理和人民的善行,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地名,表达了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的祝愿,并强调了仁德治国的重要性。诗词的诗意深远,蕴含着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
学无为,离尘俗。结草为庵山水绿。散诞无拘束。南山看过牛如玉。人牛且喜俱相熟。脱下蓑衣吹一曲。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可保斯文犹未坠,庙堂宜亦用儒臣。
疏烟明淡雨膏如。青入烧痕初。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随杖履,有琴书。酒盈壶。风前花下,睡起醒时,着我篮舆。
倚天无数玉巉岩,心觉庐山是雪山。未暇双林寻净侣,试招五老对苍颜。远游借问有何好,胜赏何曾容暂间。却恨此生云水脚,误随人去踏尘寰。
法度名儒奉束修,帝师礼数亦宜优。公卿股栗朱云剑,白首门生忍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