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尽时。
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百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首尾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春尽时。
有意落花犹去住,
无情流水任东西。
莺传信处音声切,
燕诉冤时言语低。
似此误人事多少,
尧夫百是爱吟诗。
诗意:
这首诗词以尧夫(指古代传说中的尧帝,也可理解为诗人自称)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认为尧夫并不是因为热爱吟诗而吟诗,而是在春季即将结束时才感到内心的悲凉与无奈,吟诗成为他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诗中描绘了诗人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如有意的落花停留在某处,无情的流水任意东西而去,莺鸟传递信号时的清脆声音,燕子诉说冤屈时的低语等。这些景物和声音都成为了诗人感悟人生的隐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赏析:
《首尾吟》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尧夫可以理解为诗人自身,通过描绘尧夫的吟诗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刹那间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尧夫在春天即将结束时才感到吟诗之情,这种情感转化成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尧夫眼中的落花、流水、莺鸟和燕子都成为了意象的载体,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变迁相互映照。诗人借助这些景物的形象,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无常和难以捉摸之处。
整首诗词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的隐喻,诗人唤起读者对于生命的反思和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对人生哲理的关注,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离堂徒宴语,行子但悲辛。虽是还家路,终为陇上人。先秋雪已满,近夏草初新。唯有闻羌笛,梅花曲里春。
雨晴山色静堆蓝,桥外人家分两三。缘岸北,远溪南,片片闲云趁落帆。
烟火心肠咏不真,风流娇贵却无尘。何须更问花仙姓,便是扁舟共载人。
不把一言裨万乘,祇叉双手揖三公。
日昳小雨不至晡,雨虽未足凉有余。细泉泠泠咽幽窦,清风策策惊高梧。笠泽老翁病苏醒,欣然起理西斋书。十年灯前手自校,行间颠倒黄与朱。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尔来世俗喜变古,凿空饰诈无根株。愀然抚几三太息,力薄抱恨何由祛?兰台漆书非己责,且为签縢除蠹鱼。
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余。对酒最宜花藻发,邀欢不厌柳条初。低腰醉舞垂绯袖,击筑讴歌任褐裾。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飞觥酒到须先酌,赋咏成诗不住书。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