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处否时。
信道而行安有悔,乐天之外更何疑。
受疑始见周公旦,经阨方明孔仲尼。
大圣大神犹不免,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诗词:《首尾吟》
作者:邵雍(北宋)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处否时。
信道而行安有悔,
乐天之外更何疑。
受疑始见周公旦,
经阨方明孔仲尼。
大圣大神犹不免,
尧夫非是爱吟诗。
中文译文:
尧夫并不是因为喜欢吟咏诗歌,
而是在他处于何种境地时才吟咏诗歌。
只有坚守信仰并实践,才能安然无悔,
在乐天之外还有什么可疑问的呢?
受到怀疑才能明白周公旦的伟大,
经历阻隔才能体悟孔仲尼的智慧。
即使是伟大的圣人和神灵也难以免俗,
尧夫并不是因为喜欢吟咏诗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吟咏诗歌的看法,以及诗歌与人生境遇的关系。诗中的“尧夫”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尧帝,他被认为是伟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诗人通过尧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态度。
作者首先指出尧夫吟诗并不是出于对诗歌本身的喜爱,而是在特定的境遇中才会吟咏。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的功利性的思考,认为诗歌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而非仅仅为了追求艺术本身。
接着,诗人强调了诗歌的作用。他说,只有坚守信仰并实践,才能在行为上不后悔。在这种信仰的指引下,对于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人来说,诗歌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在下一节中,作者提到了周公旦和孔子,他们都是古代伟大的人物。通过受到他们的质疑和审视,才能认识到他们的伟大。这一点暗示了作者认为,只有在经历挫折和考验之后,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伟大的思想和智慧。
最后,作者指出,即使是伟大的圣人和神灵,也无法免除俗世的束缚。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于人性的思考,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卓越和超越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困扰和限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与人生关系的思考,主张将诗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于信仰、智慧和人性的思考。通过对尧夫、周公旦和孔子的描绘,突出了诗歌在人类经历和认知中的重要作用。
王郎写梅如写神,天机到手惊绝伦。自言临池得家法,开缣散作江南春。酒酣豪叫呼霜,宝泓倒饮隃糜薰。龙跳虎卧意捷出,纵横错漠迷芳尘。繁花不消千树雪,古苔蚀尽樛枝铁。缟衣绰约佩珰明,夜夜贞心照寒月。嗟予落魄西湖澒,梦魂几度入梨云。东风吹香趁流水,断桥愁送波沄沄。一
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可但初旬堪落帽,不□二九再飞觞。芝书况有重重庆,桂种仍傅衮衮芳。岁岁年年秋色里,玳筵红烛醉风光。
乱叶和凄雨,投空如散丝。游年一如此,游子去何之。节义古所重,艰危方自兹。他时著清德,仍复畏人知。
衡阳归雁别重湖,衔到同人一纸书。忽见姓名双泪落,不知消息十年余。彩衣我已登黄阁,白社君犹葺旧居。南望荆门千里外,暮云重叠满晴虚。
明明周祖,惟民之恤。播种为教,下民迺粒。曾是索乡,而匪先公。万物佃渔,帝功卓然。
受谪因廷谏,兹行不出关。直庐辞玉陛,上马向仙山。地古桑麻广,城偏仆御闲。县斋高枕卧,犹梦犯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