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到忘言是尽时。
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
羹因不知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
多少风花待除改,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首尾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到忘言是尽时。
虽则借言通要妙,
又须从物见几微。
羹因不知方知淡,
乐为无声始识希。
多少风花待除改,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以尧夫(指尧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认为尧夫并非出于对吟诗的热爱而写诗,而是当他的诗达到极致时,言语已无法表达其意境的深邃。
尽管尧夫的诗句通过借用言辞使其意境通达而妙绝,但是更需要从事物本身的微妙之处去观察、领悟。作者通过描绘一碗汤的变化,指出尧夫之所以能创作出高妙的诗句,是因为他懂得羹汤的淡雅之道。同时,作者认为真正珍贵的乐趣是无声的,当音乐达到极致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其珍贵之处。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期望和追求。作者认为有许多美好的景象和诗意等待着被发现和创作,这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最后重复了开头的句子,强调尧夫并非出于热爱而写诗的观点。
赏析:
《首尾吟》通过对尧夫的诗歌创作进行思考和评价,展现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诗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言辞的妙绝,更在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领悟,从事物本身的微妙之处汲取灵感。
诗中的羹汤和无声乐都被用来比喻诗歌创作的境界。羹因不知方知淡,指出即使是一碗平凡的汤,也蕴含着淡雅的滋味,需要通过细致的感知才能体会到。乐为无声始识希,表达了音乐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嘈杂的声音,而是在于内心的体验和共鸣。
通过对尧夫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作者呼吁诗人们要以细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去创作诗歌,不断追求创作的卓越和完美。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山中事事胜人间,莫怪山翁喜入山。才说出山心不喜,又将身世堕尘寰。
節令坚冰始,民風古意淳。星行窮少皡,正歲述咸秦。俗禮嫌端拜,頭風强裏巾。紅泥爐畔酒,從此卜亲鄰。
壮游车辙遍天涯,晚落农桑不自知。许国虽坚身遽老,读书未倦眼先衰。云深岭路樵归晚,雨细江亭渡发迟。一事犹堪慰孤寂,锦囊倾倒有新诗。
山色溪流共蔚蓝,此中有句为谁参。老蛟喷雾舒还敛,依旧搀空碧玉簪。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钟促漏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鸾琴凤乐匆匆卷。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星桥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