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忆昔时。
天下只知才可处,人间不信事难为。
眼观秋水斜阳远,泪洒西风黄叶飞。
此意如今都去尽,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首尾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忆昔时。
天下只知才可处,
人间不信事难为。
眼观秋水斜阳远,
泪洒西风黄叶飞。
此意如今都去尽,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尧夫"指代自己,"尧夫非是爱吟诗"意味着他并不是为了爱好诗歌而写诗。相反,他写诗是为了怀念过去的时光。诗人认为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普遍只重视才能,而不信任那些有志而难以实现的事情。他通过描述眼中看到的秋水斜阳、泪水洒落的西风和飞舞的黄叶,来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最后,诗人表示他的这种意愿和情感已经消逝殆尽,再次强调他写诗并不是出于喜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通过"尧夫"自称,把自己置于尧帝的位置上,突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的"天下只知才可处,人间不信事难为"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功利主义风气的不满和对于理想主义的坚持。通过描绘秋水斜阳、黄叶飞舞等景象,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整首诗词以"尧夫非是爱吟诗"作为起承转合的线索,通过反复的叙述和强调,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对于作者的思考和情感有所共鸣。
总之,邵雍的《首尾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理想主义和对于社会功利主义风气的不满。这首诗词以其深情而富有思考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八百青铜买,归来系黑豹。松毛倒垂膝,棕绠曲围腰。稳称轻小帽,宜悬小药瓢。有时吟未就,频在手中摇。
昔有梁孝王,风流歌吹台。西行见天子,侍从多贤才。相如虽未至,得见邹与枚。旷世无伯乐,骐骝为驽骀。
堂堂百尺楼,制作极华丽。山围与水绕,秀色相妩媚。上无狐鼠窥,下有鱼龙畏。宾友升清虚,夷落耸瞻视。南陲粗安堵,北鄙方举燧。倚楼独何为,尚下忧国泪。
冒雨牵何急,争风力不余。逢人问虚市,计日买薪蔬。烟寺高旛出,山畲一老锄。枕书醒醉里,短发不曾梳。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瓯闽佛法半生灭,江浙丛林日渐凋。携手十年如一默,孰云生死不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