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

丛筠裹圜檐,净影碧如水。
谁识爱君心,过桥先到此。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守居园池杂题·此君庵》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丛筠裹圆檐,
净影碧如水。
谁识爱君心,
过桥先到此。

诗意:
这首诗以一座名为"此君庵"的庭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人描绘了庭院中丛生的竹子和覆盖着圆形屋檐的景象,这些景物在清澈的水面上映出碧蓝色的倒影。诗人感慨地问道,有谁能理解他对这个庭院的深深钟爱之情呢?他暗示过桥之前必须先到这个庭院,意味着这个庭院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美丽的庭院景象,通过对丛筠和圆形屋檐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之感。诗人通过"净影碧如水"的比喻,将庭院的景色与水面的倒影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意境。诗人的疑问"谁识爱君心"表达了他对自己感情的渴求和对他人理解的期望,同时也凸显了他对这个庭院的特殊情感和对独处的向往。最后一句"过桥先到此"则揭示了这个庭院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暗示了它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归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庭院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独处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他人理解的渴望。这首诗凭借其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独特体验。

  • 《哭护国上人》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 《李参政请赞》

    这汉没量罪过,不合引惹措大。被渠笑时藏刀,杀却吾祖达磨,不知有底冤雠,一向兴灾作祸,杲上府诺,惺惺著,莫教话堕。

  • 《九日题湖阳县斋》

    去岁重阳尚故乡,今朝官舍又重阳。人情不似黄花好,处处相逢一种香。

  • 《松阳南岩夜归》

    走下南岩踏黑归,苍林拥迳白光微。马湖桥上消摇甚,飞度前村露满衣。

  • 《游华盖山容成洞天》

    小雨廉纖早酿寒,清晨来访道家山。寂寥玉座缨香覆,点缀碧岩枫叶丹。地胜七山星有斗,人疑千岁鹤飞还。閒繙洞简寻真诀,脉望难求发似环。

  • 《西湖所见》

    绿兰干哀水鳞鳞,苏小门前柳弄春。听得语声娇不见,隔帘佯唤卖花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