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推平日,三从播後声。
忧劝登上寿,箫鼓闭佳城。
缌布千人从,松楸十里行。
哀荣动邻里,点笔竞诸生。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寿安县君挽词》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寿安县君,您离开之后,两大推平日的功绩,三从播放悼念的乐声。忧心忡忡地劝告您登上寿康之地,箫鼓声闭合了美好城池。缌布制成的服饰,千人共同送行,松楸树林伴随您的灵柩行进十里。哀荣之情动摇着亲邻们的心,点筆竞相书写吊唁的文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寿安县的一场葬礼场景。寿安县君离世后,人们齐聚一堂,表达对他的追思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写葬礼的细节,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场普通人的葬礼,展现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提到的"两大推平日"指逝者在世时的功绩和贡献,"三从播後声"指在葬礼上奏响的乐曲。诗人用"忧劝登上寿"来表达对逝者灵魂得到安宁和寿康的祝愿,"箫鼓闭佳城"则暗示了丧礼的庄重和肃穆。
诗中还描绘了送葬队伍的场景,"缌布千人从"形象地展示了众多亲友们以及支持者们的哀悼之情。"松楸十里行"则是描绘了葬礼队伍行进的壮观景象。整个诗词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逝者对亲邻们的影响,以及社区中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寥寥数语之间,透露出对逝者的敬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它教人们珍惜生命的宝贵,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呼唤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欲观汉坛符,东上缥缈峰。葛花坠寒露,夕饮清心胸。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真境久寂寥,苍苔蠙灵踪。尝闻绿毛叟,变化犹神龙。世人岂得见,偶许樵夫逢。攀阴力易疲,探玄志难从。归出白云外,空闻仙观钟。
叔夜虽逃懒,元龙政坐豪。清谈尽名理,老句逼风骚。才大端难屈,时平敢自高。骅骝合鸾辂,斥鷃只蓬蒿。
多年燥吻苍苔砌,秃尽江南石上毫。五色蛮牋犹有剩,一拳端砚岂胜劳。萧斋幸预谈宾末,谢墅深降弈思高。微物供堂方犹豫,丹青笔下枉风骚。
上嗣服之初载,首以忠之一字,褒显邦之卧二人。亦既表百年之宗儒,遂复开千社之旧勋。呜呼,英卫善用兵,房杜济以文。惜先生之位弗克究,故先世之志亦终莫之伸也。遣帖之存,手墨如新。我藏孔宜,对于褒纶。
同云密布。撒梨花、柳絮飞舞。楼台诮似玉。向红炉暖阁院宇。深庭广排筵会,听笙歌犹未彻,渐觉轻寒,透帘穿户。乱飘僧舍,密洒歌楼,酒帘如故。想樵人、山径迷踪路。料渔人、收纶罢钓归南浦。路无伴侣。见孤村寂寞,招颭酒旗斜处。南轩孤雁过,呖呖声声,又无书度。见腊梅、枝
长夜山窗面面开,江湖前后思悠哉。当窗试与然高烛,要看鱼龙啖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