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道义,寻人为师。
既知道义,人来为资。
寻师未易,为资实难。
指南向道,非去非还。
师人则耻,人师则喜。
喜耻皆非,我独无是。
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师资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知道义,寻人为师。
当我们还不明白道义的时候,我们寻求一位师傅。
既知道义,人来为资。
一旦我们懂得了道义,他人前来给予我们资助。
寻师未易,为资实难。
寻找一位师傅并不容易,而得到真正的资助更加困难。
指南向道,非去非还。
指南针指向道路,既不离开也不回头。
师人则耻,人师则喜。
一个人成为师傅会感到惭愧,而有人成为师傅则会感到喜悦。
喜耻皆非,我独无是。
喜悦和惭愧都不适合,我独自无法做到。
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喜欢成为他人的师傅,与感到惭愧有何不同。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师徒关系以及成为师傅的心态。诗中首先表达了当我们还不明白道义时,我们需要寻找一位师傅来指引我们。当我们真正懂得道义后,他人会前来给予我们资助和支持。然而,寻找一位合适的师傅并不容易,而真正得到有效的资助更加困难。诗中还提到了指南针指向道路的比喻,表示在追求道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定不移,不离开也不回头。最后,诗人表达了成为师傅和感到惭愧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喜欢成为他人的师傅并不应该引起羞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师徒关系的复杂性和成为师傅的心态。诗人通过对师资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寻找师傅和成为师傅的认识和体悟。诗中的对比和反问,展示了诗人对于师傅角色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思索。整首诗词蕴含着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师徒关系中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它提醒人们在学习和教育中保持谦卑和开放的态度,以实现更好的成长和互惠。
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
轻肥马上郎,枯槁林下士。声名斲自然,势利焚和气。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物外有华胥,时时梦中至。
盛生东出关,白下桃花满。相逢南阳田,目寄孤云远。君归江国正鸣鸠,草绿空矶燕子愁。与尔期登雨花阁,六朝何处楚江流。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