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
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
畏馁但忧瓶粟罄,怕寒聊倚鬓丝明。
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十月晨雨》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早晨,细雨淅沥,墟落间的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月的早晨,斜阳映照在农村,而今晨,细雨轻轻地淋在屋檐和门楣上。农夫背着荷笠,匆匆趋向田间劳作,织女们在织机前竞相织绣,他们忧虑着谷仓中的粮食可能不足,因此充满焦虑;他们也害怕寒冷,只能依靠鬓发间的细丝来御寒。古往今来,名士们大多也是这样的境遇,至于我这个平凡之人,又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这首诗以简练而朴实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农村的生活景象。诗中的斜阳和细雨,以及农村中的田夫和织女,都是生活的常态,体现了农民的劳作和艰辛。通过描写他们的担忧和忧虑,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以平凡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依赖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温暖和安慰的渴望。
诗词中的“斜阳照墟落”和“细雨暗檐楹”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早晨的景象,给人以一种静谧、宁静的感觉。田夫荷笠趋田、织妇连机竞织的描写,强调了农村生活的勤劳和辛劳。而畏馁但忧瓶粟罄、怕寒聊倚鬓丝明的描写,则突显了人们在物质匮乏和寒冷环境下的困境和无奈。最后两句“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凡生活的思考和自省,认为自己与其他名士并无太大差别。
通过描绘农村生活的常态和对物质生活的担忧,诗人赵蕃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真实,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观察和对人性的理解。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在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真实和朴实之余,也引发了对自身生活的思索和反思。
昭代元丰日,云洲致瑞祥。氤氲浮岭表,精彩灿霞光。德政闻名邑,文章冠试场。二人符美应,今古共流芳。
川广片帆悬,轻霞欲暮天。蓼花明远岸,芦叶隐低田。风起青蘋上,云归白鸟前。元多山水意,对此自悠然。
地僻柴桑古,人亡松菊存。不如彭泽吏,归去有田园。
只今年才十六七,风尘荏苒音书绝。胡骑长驱五六年,弊裘何啻连百结。愁对寒云雪满山,愁看冀北是长安。此身未知归定处,漂泊西南天地间。
苏仙行部溧州时,曾赋黄冠白鸟诗。八十炼师犹健在,自锄松下取苓芝。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