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试院煎茶》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诗词的中文译文: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诗意和赏析:
《试院煎茶》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煎茶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词以煎茶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许。
诗的开头,苏轼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茶汤中的茶叶形容为蟹眼和鱼眼,以及松风的鸣声,形象地描绘出煎茶时茶叶的状态和茶汤的香气。
接着,苏轼提到了传统的煎茶方式,即使用银瓶泼水煮茶,他称赞这种方式为第二,但他也表示自己并不理解古人煎水的用意,暗示自己对煎茶的理解尚有不足。
然后,苏轼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人物的对比,展示了对煎茶技艺的敬佩。他提到了李生和潞公,李生是指唐代的李商隐,潞公是指北宋的潞国公赵蕤。李生喜欢亲自煎茶,而潞公则向西蜀学习煎茶技术,并使用定州花瓷器具,琢磨出红玉般的颜色。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苏轼展示了对他们的对煎茶技艺的赞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接下来,苏轼陈述了自己的贫困和病痛,表达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困苦和饥饿。他没有玉碗来盛茶,只能用普通的碗捧着茶杯。然而,他仍然怀抱着对茶的热爱和渴望,决心向公家(指官府)学习做茶的方法。他描述了使用砖炉和石铫(煎茶所需的工具)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煎茶过程的向往。
最后,苏轼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结束了这首诗词。他说不需要过多地沉迷于书本知识,只希望能够每天喝一瓯茶,直到睡饱的时候。这表达了他对简单而满足的生活的向往,即使在贫困和病痛的困扰下,他仍然希望能够享受到茶带来的宁静和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试院煎茶》展示了苏轼对煎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通过对茶的描绘和对煎茶技艺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简单而满足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茶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和态度。
珍重临分白玉卮,醉中那暇说相思。天寒道远酒醒处,始是忆君肠断时。
融结成来不记秋,断崖苍壁锁烟愁。中分洪造夏王力,横截大山伊水流。八节滩声长在耳,一川风景尽归楼。行人莫动凭栏兴,无限英雄浪白头。
城南饮骑散,君赴蓬山庐。禁门肃清夜,飞阁何渠渠。深沉漏下始,萧飒雨气馀。俯仰河汉明,高情邈冲虚。独怀同舍郎,被命分左鱼。得州东南胜,绕郭生芙蕖。苦嗟已留滞,三岁纷尘裾。人生固不一,理亦相乘除。或彼有所近,或此亦以疏。冯唐匿郎署,白首常晏如。方朔虽金门,避世
大誓悯涂炭,乘机入生死。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乳孔光一室,掌镜彻千里。道盛咒莲华,灾生吟棘子。埋石缘虽谢,流沙化方始。
天遣今年到五夫,还如雪后望西湖。磬庵老子今诗伯,红叶盈庭许屡书。
朝来驻马香街里,风度遥闻语笑声。无事闭门教日晚,山桃落尽不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