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车辙遍天涯,晚得祠官不去家。
优老每惭千载遇,食新又叹一年加。
出波鱼美如通印,下栈羊肥抵卧沙。
扪腹笑歌仍索酒,不嫌邻舍怪讙哗。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食新有感贫居久蔬食至是方稍得肉》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壮游车辙遍天涯,
晚得祠官不去家。
优老每惭千载遇,
食新又叹一年加。
出波鱼美如通印,
下栈羊肥抵卧沙。
扪腹笑歌仍索酒,
不嫌邻舍怪讙哗。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陆游贫居久远,长期以蔬菜为食,终于得以稍稍品尝到肉食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于长期贫困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美食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朴素的形象描绘了作者的生活境遇和感受。首句描述了作者的壮游经历,车辙遍布天涯,展现了他曾经四处奔波的辛劳。接着,诗人表达了晚年得到祠官的任命,却不愿离开家乡。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乡土情怀的珍视和对归属感的追求。
第三、四句中的"优老"是指自称优秀的老人,作者自称为优老,表示自谦。他感慨自己千载难逢的机遇,却只能在蔬菜食物上寻求新的变化,又不禁对岁月的流逝感到叹息。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述美味的鱼和肥美的羊肉,展现了作者对食物的渴望和对肉食的向往。这里的"通印"形容鱼的美味,意味着鱼肉如同精美的印章一般,令人赞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开怀和对美食的享受。他扪着饥肠,笑着唱歌,继续索取美酒。他不介意周围邻舍的惊讶和嘈杂,展现了他对于满足自己的渴望而不顾形象的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和食物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乡土情怀和自我的追求。通过对食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呈现出了生活的真实和自我的态度。
门户关州县,交游及弟昆。每於尊俎后,窥见典刑存。岂不昏姻重,常疏药石言。矧闻丹旐发,心绪正沄沄。
黄姑曾为点冰肌,亦有缁尘染素衣。何似烟脂天赐与,暗香犹在是耶非。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云梦擒王终猎狗,芒砀龙子讵蟠泥。前知妇女磨英气,亦率萧公早过溪。
揽辔埋轮,算不负、苍髯如戟。从争看、横秋一鹗,轩然健翼。只乎天行日月,寸怀与物同苏息。到干今、天定瘴云开,伊谁力。云霄路,金门客。念往事,情何极。把行藏细说,应无惭色。红气上横牛斗剑,梅花不软心肠石。愿此行、珍重不赀躯,无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