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卷云收月迸光,一时烦浊变清凉。
怪来坐上深无暑,疑是山间已有霜。
老去岂期身尚健,閒中且以酒为忙。
故人若也坚辞醉,忍负良宵月满床。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十五夜与朝宗对月把酒朝宗屡怀归因赋二首》是宋代吴芾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月夜的场景,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变幻以及人物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雾卷云收月迸光,
一时烦浊变清凉。
怪来坐上深无暑,
疑是山间已有霜。
老去岂期身尚健,
閒中且以酒为忙。
故人若也坚辞醉,
忍负良宵月满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十五夜(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作者通过描述雾气散去、云彩消散,月光从中透出的场景,表达了烦闷和混浊的情绪被清凉的月光所化解的感受。诗中的"怪来坐上深无暑"表明即使在夏季,坐在月下也能感受到凉爽,仿佛已经有了初霜。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惊叹,而且使人感到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年老的思考。他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身体仍然健壮,于是在闲暇时光里以饮酒来消磨时光。然而,他希望与他的朋友共享美好的夜晚,但却担心朋友也不愿陶醉其中,所以他选择忍受孤寂,不负美好的夜晚和皎洁的月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物情感,展示了时间的流转、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生的感慨。作者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烦闷和混浊的排遣,以及对岁月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意境幽远,意境深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兆看余灯,练阳周镜。照他人,返逼驱儿省。下清中莹。*出银*面。菱花静。似韬光不骋驰。儿惺内观真景。
金华圣者谁识,撞著猪头便吃。虽然无爱无憎,其奈有损有益。合得破落僧徒,也道逆行顺行天莫测。若无末后一著,至今有口难分析。
我屋方茅下,君家闽楚交。鹿门知得计,燕幕未安巢。涧谷泉堪饮,山田饭可抄。应摧灵寿杖,雪蕊嗅梅梢。
奏酲薄。梦中球马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横笛,晓寒吹角。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两板船头浊酒壶,七丝琴畔白髭须。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知余绝粒窥仙事,许到名山看药炉。
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祇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